目下社會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是什麼?
“不差錢”。
在單位,在公園,在車上,在路上,常常會有“不差錢”的聲音敲擊耳膜,甚或兩個乳臭未幹的毛孩子也會喊叫:“你說咋辦?不差錢。”真的不差錢麼?!
真的是“不差錢”。
國家富裕了,GDP連年增長,財政收人車進船裝,外彙儲備世界第一,辦個奧運會玩兒似的;老百姓也富裕了,人均收入連年增長,衣食住行樣樣不愁,窮慣了怕慣了攢慣了摳慣了的人們,一下子有了這麼多錢,真的太氣粗了:聽說煤老板要去西安買房子,鄰居大嬸撂下兩句話:給咱也捎兩套,在一個單元裏,放心啊,別忘了,不差錢!
那口氣,跟前多年托人捎二斤豆腐似的。
所以說,現在雖然還有不少窮人,但要說辦個什麼事,一口一個“錢不要管”,“花多少說一聲”,“錢不是問題”,那口氣在那會兒跟富人沒兩樣。至於富一點的人就更牛皮了,就像他家開著銀行似的。
“不差錢”,市場經濟下辦什麼事都離不開錢,既然不差錢,那什麼事都可以隨心所欲手到擒來,幹嗎還許多事那麼難辦,那麼困難重重,那麼矛盾糾紛呢?幹嗎那麼多人哀歎:這年頭,事真難辦呢?
緣由就在於:不差錢了,差的東西多了!
比如,差誠信、差道德、差公正、差公平、差敬業、差規菹、差人性、差人情、差凝聚力、差向心力、差國家觀念、差大局觀念、差人本意識、差大眾意識、差法規理念、差子孫理念….比如,從以人為本上來說,僅人性人情而言,就有許多話說。
差親情。
一不差錢?差什麼
一家人本來是最親的吧?未必。不差錢了,反倒讓錢把一家人弄生分了。誰有錢就是爺,誰沒錢就是孫子。有錢的兒子把錢往老爺子麵前一甩,“還要咋?!”即使孝順的兒女也常常是覺得沒少給老人錢,老人還要什麼?他(她)們不明白老人因為年老而缺少了社會交流,平添了寂寞和孤獨。他並不差錢,差的是親情,差的是溫暖,差的是問候,差的是說話,差的是合家之歡,差的是其樂融融。有人埋怨老人泡在麻將桌上不下來,埋怨老人把寵物看得比兒女重,你就不想想,他最盼望的親情淡化了或沒有了,他不去牌桌去哪裏?不重貓狗重什麼?
中年人更浮躁。競爭的激烈,掙錢的不易,要使自己不差錢就得格外付出體力智力和精力。本來就夠累了,還不得不分出時間去巴結上司走動同事拉扯關係,喝酒聚會,夜半不歸,爛醉如泥還要開車騎車,不出事才怪了。他哪有那麼多時間陪父母聊天說話呢!更有啃老族者,掙得不多花得不少,有錢不見麵,見麵就要錢,老人咋不煩!老人一旦不給錢,耳Ⅱ刻臉就變,直到刀子見,這多年,為這種事出現家庭血案的還少麼?錢要差上了,命都不當回事了。
親情的淡化造成家庭的危機,都說不差錢了,怎麼日子過得還沒有差錢那會兒安寧?!
有一位有錢的老板陰言,他現在是不差錢了,但可憐得隻剩錢了,其他什麼都沒了。親人翻臉了,朋友斷交了,沒人來家了,隻有闊綽的華麗家什和熱鬧的電視相伴,他覺得不管親人友人,能交往就是想要錢,就是看中了他的錢,而他的錢是他拚命掙來的,憑什麼給你們這些不勞而獲者呢?於是漸漸就自己孤立了自己。
確實是不差錢了,而其他全差上了。
差友情。
親情尚且不顧,友情又值幾何?有哲人言,人生真正能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朋友,一二者足也,多數朋友即利益相關者,所謂富者門前車馬稠,窮人屋前狗也無是也。
有位朋友托我辦事,我明言此事難辦,他說不差錢。我想,以此公大亨之力,錢算什麼?於是就鬥膽給別人明言不差錢,且信誓旦旦會以錢相謝。誰知事情成了,此公跟無事人似的,我急了,就明言得去感謝人家,也就是那麼一點錢嘛!可此公卻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鐵公雞一毛不拔,反倒弄得我跟楊白勞似的躲著見人家辦事的人。我想,以此公實力幾百萬幾千萬尚不在話下,怎麼就這麼一點他指頭縫的渣渣也如此嗇皮而失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