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網絡賭博活動主要源自境外的滲透。國際賭博集團將中國視為網絡賭博潛在的巨大市場,紛紛建立網絡賭博的中文網站,積極與中國境內不法人員勾結,組織網絡賭博活動。境內不法人員參考國際網絡賭博集團的做法,為逃避打擊,往往將賭博網站建立在境外一些國家或地區,並將服務器置於境外,再以這些賭博網站為平台,在境內組織賭博活動。
網絡賭博各級代理一般進行遠程指揮、操控,成員間聯係使用專門的通訊工具,一般不直接見麵。在境內建立賭博資訊網站和發布賭博廣告信息時主要采取跨省利用虛擬主機、托管主機發布,並且不斷變換網絡地址和域名,逃避偵查打擊。
在中國周邊地區,一張龐大的賭博網已經悄然形成。這一網絡原來以東南亞為主,多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地。今天,網絡已經慢慢延伸到中俄、中朝、中韓,甚至中蒙邊境,這種狀況值得有關部門警惕。而這張網絡,每年正將巨額資金如抽水機般從中國抽走,如何應對這一局麵將是中國麵臨的巨大考驗。
《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周邊地區正在形成一個從日本、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到菲律賓、新加坡、印尼,並一直延伸至澳大利亞及歐美的龐大境外“賭博網”。
網絡侵權貽害無窮。互聯網是加工、傳遞、銷售知識產品的場所,知識產權是其命根子。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這個知識的集大成者卻成為一個最不尊重知識產權的領域。顯然,與迅猛發展的互聯網相比,網絡立法是滯後的。我們不會忘記1998年發生在福建的“中國網絡第一案”——猝不及防的互聯網技術與滯後的法律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當大多數老百姓還不知互聯網為何物時,被喻為“網蟲”的網絡高手,已經開始尋找法律的空子——利用互聯網經營起國際IP電話業務。因為沒有相應的法律來斷定他們經營的業務屬“非法”行為,致使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無法果斷裁決。這是一個紅色信號:伴隨互聯網的種種法律訴訟正在增加,中國開始正視互聯網的法律問題。兩年之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的出台,一係列結合我國互聯網發展實際的法律文件和行政法規、規章陸續出台,使我國依法規範和保護互聯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有了法律保障。雖然目前我國通信與信息服務、網絡信息安全、網絡新聞以及域名管理方麵都已有法可依,但是在諸如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法律還是空白,亟須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網絡法律體係。在近幾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互聯網立法問題的提案、議案的比例逐年增高,本身就說明網絡立法已經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從2000年11月近300名網絡作者不堪忍受商業網站侵權而成立“反盜稿沙龍”,到2001年王蒙、張潔等6位作家狀告某網絡公司侵犯著作權,再到2002年元月的“狼(新浪)狐(搜狐)大戰”——“新浪”、“搜狐”互訴對方侵權,以至2006年此起彼伏的網絡歌曲抄襲事件,無不說明網上知識產權意識的淡薄和侵權現象的嚴重。對於以傳播“知識與信息”為使命的互聯網來說,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那麼網絡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就會崩潰。
無序經營擾亂市場。網站電子郵箱“收費”與“免費”的混戰,足以說明目前網絡經營的無序狀態。2001年8月3日,新浪網宣布將原有50Mb的免費郵箱容量縮減到5Mb,並正式推出收費郵箱服務。8月17日,搜狐網反其道而行之,宣布正式推出更大空間的20兆免費“搜狐閃電郵件”服務。8月底,雅虎(中國)宣布將堅持在中國提供免費的電子郵箱服務。在網絡郵箱服務上,“收費”與“免費”的紛爭讓用戶無所適從,直接影響了經營市場的規範。在電子郵箱“付費”混亂的同時,互聯網其他服務項目的低價傾銷和不正當競爭也戰火不斷。據統計,目前每天處理的數億封電子郵件,有1/3是垃圾郵件。年初,美國、歐洲一些公司和組織稱中國已成為垃圾郵件的主要發送地,並對中國電子郵件提供商提出封殺警告。
廣泛存在的安全問題、侵權問題、誠信問題和精神汙染等問題,已經成為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什麼在網民人數迅速增加的同時,家長、學校、社會卻對孩子上網屢加限製?主要是人們對網絡過度自由、沒有規則的擔心。在黑客、病毒肆虐的網絡世界,誰能保證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機密不被庫爾尼科娃、Hybris和網蟲們竊取?誰能保證電子交易中黑客們不會“攔路搶劫”?誰能保證深埋在現代生活中的隱私不被曝光?安全感的喪失,使人們剛剛構築起的網絡信任開始傾斜,使正在掙脫困境的互聯網前途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