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國務院規定將清明、端午、中秋新增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幾個節日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紀念這些傳統節日的方式上,各電視台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中華經典詩詞誦讀這種形式,如中央電視台《2008新年新詩會》、《2008清明詩會》、《放誦中國節·端午寄情》、《我們的節日——中秋·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江蘇衛視《中華經典朗讀·清明篇》,湖南衛視《中華經典誦讀》及東方衛視《月圓花好——2008中秋晚會》等等,用傳統的文藝形式——詩歌,詮釋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思想精華。
4.行業晚會:描摹時代風采,彰顯媒介責任
作為突出行業特點、展示行業形象、宣傳行業優勢、總結行業成果的行業頒獎晚會,在2008年依舊有著穩定的表現。如“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盛典”、“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電視文藝“星光獎”、金鷹電視節等頒獎晚會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力。它們抓住時代脈搏,借助媒體的力量,將各行業在本年度中湧現出的優秀人物、優秀作品作一宣揚,並予以價值提升。
2008年是中國電視50周年,為慶祝中國電視事業50周年暨中央電視台成立50周年,中央電視台推出大型文藝晚會《輝煌交響》,整台晚會以交響樂、歌、舞為主體節目形態,分為四個篇章,由眾明星聯袂奉上具有電視文藝特色的經典節目;黑龍江電視台為慶祝自己建台50周年舉辦了《今夜屬於你》文藝晚會。這些晚會注重曆史成績的總結,也重視時代風貌的描繪。
二、綜藝娛樂節目:現實困境的突圍與娛樂內涵的創新
2008年,綜藝娛樂節目風光不再,一些節目要麼悄無聲息,要麼改頭換麵。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有綜藝娛樂節目自身發展的困境。
1.娛樂選秀類節目:數量劇減,革新不斷
2008年,曾經火暴中國電視熒屏的娛樂選秀類節目顯得異常沉悶,一部分已經悄然離場,如中央電視台的《夢想中國》、湖南衛視的《快樂男聲》、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與當年三足鼎立的繁盛局麵相比熱度劇減;另一部分盡管延續下來,但已經做了不小的變動,如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和《名師高徒》原本是一前一後接替亮相熒屏的兩個節目,卻被整合在了一起;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與2007年相比,賽製長度縮短,比賽節奏更趨緊張;湖南衛視的《舞動奇跡》由曾經的“奮鬥的奇跡”、“舞動的奇跡”、“生命的奇跡”升級為“明星的奇跡”、“全民的奇跡”、“普通人的奇跡”;《我型我秀》取消海選,場內不設置評委,並取消場外短信支持。
2.傳統綜藝娛樂類欄目:麵對挑戰,主動求變
當前背景下,傳統電視綜藝娛樂類欄目受幾方麵的挑戰:一是收視空間受擠壓。隨著網絡的流行與普及,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港澳台地區以及國外的綜藝娛樂類節目如《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女人我最大》、《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情書》、XMAN等不斷走進內地觀眾的視野,分割了內地綜藝娛樂節目的收視份額。二是節目創新動力不足。長期以來,內地綜藝娛樂節目還隻是停留在對境外娛樂節目的模仿與克隆階段,缺乏原創性,因此缺少持久生命力。三是某些娛樂選秀類節目為了片麵追求收視率出現了諸多負麵問題,如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價值浮淺等。廣電總局為了淨化熒屏,對選秀節目做了限製。四是2008年大事太多、社會熱點太多,分散了很大一部分觀眾的注意力。
這種情形之下,傳統的綜藝娛樂欄目主動出擊,試圖創新。如中央電視台的《挑戰主持人》適時推出行業版主持人大賽;流行十餘年的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嚐試著開拓國際市場;《加油!好男兒》轉型為《加油!2008》變身為一檔集競技、公益,關於愛心的綜藝欄目;《幸運52》被替換成高端訪談秀《詠樂彙》,李詠對話成功人士,侃談人生經曆,為觀眾呈現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