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殼體開口處邊上另立著兩塊傾斜的小殼頂,從而構成一個大型的公共餐廳,稱作貝尼朗餐廳,每晚接納著來自各地的6000人以上。
中國彩陶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年前的新時器時代,人類在新時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明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千年的老宮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在公元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製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對人們來說,藝術主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在內在的象征意義。這種象征含義作為一種神秘的力量往往成為他們恐懼、敬畏、祈禱、禁忌的對象。如彩陶修飾中的魚紋圖案,作為一種氏族的圖騰符號,不僅有魚本身的意義,而且象征其部落成員之間的血緣關係以及共有祖先的標誌。所以對此部落而言,魚是神聖的,是祈禱、禁忌的對象。
人麵魚紋彩陶是新時器時代的陶器精品。此盆用紅泥陶製成,右半部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當時的文化習慣。眼睛細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態安祥,嘴旁分置兩個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加上兩耳旁相對的兩條小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全體,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
《躍馬》
花崗岩,高為150厘米,長240厘米,大致創作於公元前117年(西漢時期),原位於陝西興平縣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前。
躍馬表現了聞驚而動將要奔騰而尚未完全躍起的霎時間瞬息動作,姿態由靜而動,如箭上弦,發則風馳電掣,勢不可擋。這正是英雄氣概的最佳藝術表現。躍馬石刻最精彩生動的部分是它的頸項,弧度與筋肉緊繃的質感,似乎在調動全身的動力昂揚挺拔,顯出了整體之勁勢,由項到背,由背到後肢。唐白居易說:“背如龍兮頸如象,骨之束盤高肌肉壯,日行萬裏速如飛”正好道出了石馬造型的特點。
拉斯科野牛(洞穴壁畫)
大概是公元前20000年(法國)所創作的。
考古學家們經過長期考察,發現史前洞穴壁畫大多集中在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少部分鄰近意大利。1940年發現的拉斯科洞畫,西方學者們風趣地稱之為“史前的西斯庭教堂”。從其史前藝術的考古價值而言,可以說是又一次的“地理大發現”。
拉斯科洞穴壁畫中有部分非人非獸和似人似獸的形象,有的動物身上帶有箭傷。此洞穴的曆史時期應為奧瑞納文化期。
拉斯科洞穴壁畫的動物形象大部分是畫在洞頂和主要洞道兩旁,在洞頂上的動物形象,常常無固定的方位。有一幅《野牛》,描寫的是正在逃跑的情景。野牛的奔跑姿式栩栩如生,多層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體積感。你若稍加注意,還會發現圖像上有著重疊的影子,好像各種動物被畫了幾次,或者是一前一後,有好幾隻。可見,史前的狩獵者不太重視構圖的效果,勢必與他們特定的功利目的有聯係。此頭野牛除了長有極絕的表現力的柔美輪廓線之外,還運用過“噴色法”。拉斯科動物壁畫的豐富多彩,遠遠高於同一時期其他的洞穴的壁畫,所以被判定為舊石器時代藝術的頂峰之作。
三、雕塑與建築欣賞教育活動案例
《拉斯科洞的雕刻馬頭》、《日月山形紋》
目標
①通過對古代雕刻作品的欣賞、了解古代雕刻作品的製作工藝。
②通過欣賞讓孩子們對原始生活有所了解。
③感受原始勞動人民的審美觀念。
④讓孩子自己動手製作。
準備
找一些圖來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環境。
過程
1.教師:讓孩子們看圖並了解原始人類的生活習性,穿著打扮。
教師小結。
2.對《拉斯科洞的雕刻馬頭》進行簡單的介紹。
你能看出這幅圖的雕刻是什麼嗎?
3.進行討論。
你怎麼知道這是馬頭?
它的製作原料是什麼?
原始人類把它刻在石壁上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小結: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用雕刻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這也是原始社會人民生活的寫照。
4.欣賞《日月山形紋》。
對我國古代的雕刻作品《日月山形紋》進行簡單的介紹。
作品上有什麼圖?內容是什麼?
小結:通過對我國古代雕刻作品《日月山形紋》的欣賞,感受到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獵獅圖》
目標
①通過對古代雕刻作品的欣賞,了解古代雕刻作品的製作工藝。
②通過欣賞增加孩子們對原始生活的了解。
③感受原始勞動人民的審美觀念。
④讓孩子自己動手製作體會。
準備
和上回的作品進行比較。
過程
1.對《獵獅圖》進行簡單的介紹。
提問:你能看出這幅圖雕刻的是什麼嗎?
2.通過欣賞了解古代捕獵人的生活。
提問:古代人用什麼工具來捕捉獵物?
3.讓孩子看一下雕刻在古壁上的《獵獅圖》。
看到《獵獅圖》裏有什麼?
4.觀察並討論。
原始人類為什麼要刻這些內容?
這幅圖是刻在什麼上的?
用什麼工具刻的?
刻在石膏上有什麼意義?
5.把生活中所喜歡的事物用小刀刻下來,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態度。
6.孩子自己動手體會。
材料選擇:橡皮泥、小刀。
把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刻到泥上。
7.欣賞孩子們的作品並講評。
8.讓孩子裝飾自己的作品。
提供材料。
《彩陶漩渦紋瓶》
目標
1.對古代陶塑作品《彩陶漩渦紋瓶》進行簡單介紹。
2.感受作品的實用和美觀。
3.讓孩子自己動手進行體會。
準備
1.和以前的作品作比較。
2.圖片。
3.工具。
過程
教師:我們和上次的作品作一下比較。
1.這件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這是我國古代用來盛水的瓶子叫《彩陶漩渦紋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