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我國的網戶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還很少,網絡媒體的影響力與傳統媒體還有差距。但我們不能以此為理由而掉以輕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對未來的發展有統籌規劃。這不僅關係到傳統媒體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新世紀國際傳播的格局,影響到我們在未來傳播格局中能否發出自己的聲音,弘揚中華文化。
再次,迎接網絡傳播新紀元,時刻準備著。
(1)思想觀念的準備。網絡時代需要強化全球化、大眾化、合作化的意識。建設網絡媒體必須樹立全球化的觀念,網絡媒體給每一個上網者以更大的自由度和表達意見的機會。但是另一方麵,我們也要認識到網絡信息和信息技術本身並不是一個自由流通的過程,而是充滿了壟斷和反壟斷的過程。最明顯的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傳播體係不斷通過商業上的合並和技術上的革新(比如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的合並),來壟斷全球的傳播體係和網絡。我們必須從全球的角度來思考應該如何建設網絡媒體。
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同樣要思考網絡傳播與國家安全性的問題,維護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由於網絡的存在,現在出現了網絡恐怖主義,就是用大量的無用信息或者病毒去攻擊對方的計算機。一些信息產業發達的強國,通過網絡新聞傳播,去破壞敵對國家的形象。信息戰將是未來一場看得見的新戰線。在保持信息自由、安全流通的前提下,強化合作意識。在經濟正向全球化方向發展的今天,合作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必須破除信息資源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意識,樹立聯合、合作的觀念,不同特質的媒體之間應該確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實現廣泛的合作,進行資源共享,發揮信息資源的最大效應。
(2)物質技術的準備。傳統媒體應高度重視網絡傳播的發展問題,要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使傳統媒體盡快取得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以先進的計算機通訊手段、信息處理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裝備傳統媒體,建立新聞綜合網絡處理係統,實現新聞業務全部數據的自動化、網絡化處理。這個係統是傳統媒體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入口和基石。
我們要積極參與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形成全方位的傳輸網絡;積極開發傳媒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拓展傳媒的服務領域,提供前所未有的社會服務功能;強化傳播媒介的覆蓋力,探討不同媒體之間的聯合,組建跨國界的媒介集團,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接收到我們的文字圖像,聽到我們自己的聲音。總之,擁有現代化的網絡傳播工具,是發揮傳播媒介現代角色與功能的物質基礎,有了這樣最先進的設備武裝自己,才能縮短與發達國家競爭的距離,在廣闊的國際傳媒市場一爭高低。
(3)人才隊伍的準備。人才的競爭是新世紀最主要的競爭。為迎接網絡傳播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建設一支適應網絡傳播發展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在思想品德上具有高尚的情操,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業務素質上掌握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熟悉網絡傳播技術,具有很強的使命感和事業心,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具有持續不斷的創業衝勁。
我們的媒體人才是一支麵向全球的進行競爭的隊伍,中國加入WTO以後,按照協議中國必須讓西方國家的網絡商進來。他們會用高價來聘請中國本土的人才到他們那裏去做新聞網站。如果我們現在不重視網上的信息和新聞傳播的話,就等於是為外國的網站培育了一大批網民。應該讓我們每個熱愛中國的網民通過無窮無盡的內容傳播、思想的自由交流,在心中形成與強國抗爭的自覺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去思考、去工作,要在網上給人們一種充分暢想、寫作的時空。
新型傳播人才的要求,對我們培育傳媒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現在我們新聞教育教材是建立在新聞傳播理論研究基礎上的,研究對象是傳統媒體。而網絡傳媒是新興的集成性媒體,在這方麵的研究還很少。學生在校期間缺少網絡傳播理論的學習,同時又得不到網絡傳播的實踐,那麼,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很難適應網絡時代傳媒工作的要求。因此,必須要轉變新聞教育觀念,培育新一代的網絡傳播人才,要求從進學校起就要接受係統網絡傳播理論的教育,加強實踐動手能力,在實踐崗位上不斷鍛煉成長。
陽光下的網絡時代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新世界,讓我們呼吸著信息的空氣,自由地交流思想,抒發對生活的遐想,在網絡上營造彩色的夢想,使它在文化土壤上變為現實。
生活是網絡,網絡是夢開始的地方,又是夢想成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