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加強自身素質,提高內在修養(2)(1 / 2)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交往中,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好感,能夠做到談吐不俗,舉止高雅、風度翩翩,以獲得較高的社交評價和地位。但是禮儀決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它是與人們自身的能力素養密切相關的,一個人的修養程度與禮儀水平是成正比的。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做到以高度的思想品德修養作基礎,真心實意地禮貌待人。

青少年朋友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全麵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社會交往更加成功,從而進一步促進個人的全麵發展。

一、禮貌與社會交往

古往今來,人們都把禮儀修養視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開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它也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有無教養的尺度。在社會交往中,整潔大方的衣著、得體的舉止、高雅的氣質、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修養、容光煥發的精神麵貌和真誠動人的談吐,必定給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獲得友誼和信任。而對人的了解和認識都是從禮貌開始的。在社交中人們互相致意的禮貌動作,如見麵時瀟灑的握手、甜美的微笑、親切的問候以及禮貌用語、握手、鞠躬等不僅僅是對交往對象的尊重和善意的一種表示形式,還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道德情操、氣質修養等。

二、應變能力在社交中的應用

能力是知識和經驗的升華。應變能力則是在社交活動中應付突然變化的能力。做到在不利的情景中,不慌不亂、頭腦靈活、機智果斷、扭轉局勢,改變被動地位,是想取得社交成功的必要途徑。

三、自我控製能力可完善社交形象

能否有效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及在不利和激忿的狀態下保持冷靜、豁然大度、以禮相待,是判斷一個人社交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也是社交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交場合是複雜多變的,常常會出現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沒有涵養,缺乏自我控製能力,不能忍耐、容人則難以樹立完善的社交形象。

四、表達能力可提高社會交往的威信

表達能力是用語言、文字和動作等方式把自己的知識、觀點、意見明確有效地傳播並感召他人的能力。表達能力包括:演說的能力、解說的能力、說服的能力、談判的能力、協調的能力、概括的能力、寫作的能力和非語言的傳播能力。它們都是社會交往中提高威信、樹立形象的必備技能。

五、創新能力產生社交向心力

人類發展的曆史,就是一部創新的曆史。創新能力是指運用以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以自己獨創的方式方法,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想象和綜合推理,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從而產生新的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並能影響社交對象的能力。目前,我們正處在“知識激增”的時代,生活節奏明顯加快,迫切要求大批既有現代化知識,又有革新精神、勇於創造、能開拓創新的人才。青年人應保持自身旺盛的求知欲,注意知識更新,銳意進取,戰勝知識老化的威脅,並擴大影響,樹立形象。

六、組織能力增強社交力度

組織能力,是指在組織從事某些活動時所必備的基本能力的綜合。組織能力的強與弱,是與個人的生活環境、所受教育程度、邏輯思維的方式、語言的感召力、自身的凝聚力、對事態的遠見、辦事的幹練程度、人際關係等緊密相聯的,是可以通過鍛煉得到提高的。組織能力在社會交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創造人生輝煌

社會是包羅萬象的綜合體,作為“社會人”在涉世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事情,有順境:

穩定、成功、順利、喜悅;也有逆境:困難、失敗、孤獨、挫折。人的性格各異,各自的處境、經曆和時代氛圍也不盡相同,但心理承受力是同等重要和寶貴的。

逆境,是人生於世的成長道路之一。

困難和挫折可以增強人的才幹,可以鍛煉人的意誌,提高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曾體驗到身處逆境的感受。如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製發明燈炮的時候,經過近千次的失敗,沒有被困難和挫折嚇倒,終於製成了帶給人類光明的燈泡。正是這種不畏挫折的精神,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侏儒“大丈夫”

《北京晚報》曾登載過這樣一篇報道:

一位戰士在昆明湖救了一名落水男孩兒,上岸後不慎將泥水濺在一對男女身邊的一隻熟雞上,不料竟遭辱罵,被迫掏出一張“大團結”予以賠償。這位索賠的男士還擺出一副大丈夫的架勢,摸出一塊錢找給這位戰士,“衝你救了人,再找你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