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凱利說:“人類技術下一個階段應該是一台具有龐大規模的囊括思維、網頁、計算機、萬物為一體的統一物,它將是有史以來最大、最複雜、最可靠的機器,它的思維將超過一切個體。網絡加上集體智慧給了人類一個全球腦,這是一個關於分享人類知識,所有人類智力的思想、創新和發明的總和的概念。”

很多人類活動其實是重複性的活動。我們傾向於去同一個地方工作、同一個地方娛樂,等等,因此這些行為都具有相當的可預測性。以前,我們沒有收集數據並因此發現這些規律的手段。現在,隨著手機及其他類似工具的出現,我們可以輕易地量化這些規律,可運用這些規律蘊含的預測能力。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美國東北大學複雜網絡研究中心主任、《爆發》作者)

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在這個世界和更大的宇宙範圍內對自己的認識,在這種新的神經傳統下,神經技術也有可能會帶來全新的觀念,讓我們認清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紮克·林奇

(美國生物神經科學家、《第四次革命》作者)

再向未來,我們的預計是,人人能上網,設備皆智能。我們也認為,個人計算機設備會變得更加個人化,它們了解你的需求和需要,遠遠勝於今日。對人們來說就是更有用,幫助更大了。

——方之熙

(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

我認為因特網是通過智能連接的,我試圖增加更多的東西。我們的重點始終是建立一個集住、玩於一體的城市。人們創建了城市,同樣更多的人會來到這裏,他們會利用我們的科技,提高他們的生活水準。因此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吸引人口,為他們創造好的生活環境。我們的目標是讓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

——斯科特·薩默斯

(韓國鬆島新城境外投資部副總裁)

因特網就是基礎設施,就像水資源一樣,是被平均分配在社會中的。因特網已經改變了社會運轉的方式,就像電力曾經改變了社會運轉的方式一樣。它提供了電力的基礎設施。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服務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邁克爾·迪克森

(IBM智慧城市項目主管)

我覺得可能會有合成生命,200年後吧。200年後我們可能會用細菌製造出人造生命,用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像是分解垃圾,提取毒素,或者從礦裏提煉黃金。我們會用這小小的細菌製造出新的工具,我覺得200年後會有這種人造生命的出現。

——凱文·凱利

(《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失控》作者)

我們可以將互聯網看作人腦網絡和通訊中的節點,如果要升級,那麼就必須提升節點的智慧。因此,如果有更多技術能夠幫助處理大數據、幫助分析人腦數據,並且是以一種更加認知的模式,而不僅是純粹的神經模式。那麼就可以想象,互聯網網站將變得更加智能。因此,未來互聯網本身將變得更加強大。

——亨利·馬克拉姆

(歐洲人腦計劃負責人)

從精神疾病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很多的疾病都可以通過芯片植入來解決,帕金森病已經得到治療,我認為更多的疾病會被治療。西方的醫學關注的是化學,中國比較關注電子,這是好事,我認為西方應該在這方麵向中國學習。我認為我們應該在連接人腦和電腦上做更多的實驗。我們會繼續推動,更新感官,接下來10年到15年,會有更多此類的實驗。

——凱文·沃裏克

(英國雷丁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