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煒說:“正如ICANN願景所言,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網絡。中國將始終堅持開放的、合作的態度,與各國攜手,來推動互聯網治理邁向全球共治的時代。”

7條共識得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會的3000多名代表的強烈共鳴和廣泛讚同。參會代表紛紛表示,7條共識應該成為全球共識。

人類的協商合作,還在艱難的跋涉途中,而新時代的國家安全問題,已被更為緊迫地提上日程。

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美國“棱鏡”項目揭露者。今年29歲,就職於博思艾倫谘詢公司,是夏威夷的一名分析師。他說,任何一位分析師,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鎖定任何被選擇的目標。

美國國家安全局秘密監控用戶的通話信息、即時通訊、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文件的“棱鏡”項目,讓整個世界震驚!僅2013年3月,它就在全球搜集了970億條用戶數據,監控範圍覆蓋全球近70億人。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德國總理默克爾、墨西哥總統潘尼亞尼托等35個國家的政要被監聽。二十國集團首腦峰會、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等重要政治活動和機構,都在美國的監聽監視之中。

美國政府的霸權意識在互聯網時代這一沒有邊界的延伸,引起舉世震怒和譴責。

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憤怒地聲討說:“我們麵臨的威脅很嚴峻,巴西公民權利和自由都遭到威脅,巴西公司機密被盜取,這是對我們主權的褻瀆。”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教授克裏斯蒂安·福克斯認為:“政府機構荒唐地認為,他們可以通過監控公民,來解決世界範圍內的犯罪和恐怖主義問題。實際上這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國家暴力和恐怖暴力之間的惡性循環。”

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聯合創始人米切爾·卡普爾憂慮地表示:“情況已經壞到政府秘密采取行動。政府確實看起來付出了持久的大範圍的難以置信的努力,來讓每個人的安全感和隱私蕩然無存。美國政府以前有能力,現在仍有能力看到任何其想看的東西。”

龐大而無孔不入的監控,根服務器管理權的爭論,映照著互聯網時代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今天,已有40多個國家頒布了網絡空間國家安全戰略,僅美國頒布與網絡安全有關的文件就達40多份。2013年,日本出台《網絡安全戰略》,明確提出“網絡安全立國”;同一年,印度出台《國家網絡安全策略》,將目標定為“安全可信的計算機環境”;2014年2月1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探討建立“歐洲獨立互聯網”,計劃從戰略層麵繞開美國,強化數據安全;2014年2月27日,中國宣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從頂層設計上宏觀規劃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和信息化建設。

2014年7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的演講中強調:“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

習近平鄭重指出:“在信息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係。”

長遠的結局應該是確定的。千回百繞,千辛萬苦,人類總是在和平合作的路途上接近著理想的目標。

眼前的困境也是確定的。聯通一切的互聯網,為整個人類的全球生活方式,已經發出了立體的叩問。

“世界頭號黑客”米特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