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是數學,人類不會用同一個等式。同一個行為或者合法、或者非法、或者是過錯,是曆史分娩出來的不同民族文化的構成部分。
在過去相對封閉的歲月裏,國界既是政治邊界也是經濟和文化邊界,偶爾發生的法律衝突並不那麼顯眼。但在互聯網連接全球的新時代,需要進行更多法律合作的不同國家,必然遭遇法律價值判斷不同的時代課題。
四
在漫長的全球化路途上,人類在打擊國際犯罪的合作中,也不是全無建樹。
1923年,世界各國的138名代表,參加了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刑事警察大會,誕生了國際刑事警察委員會。1977年,國際刑事警察委員會正式更名為國際刑事警察組織。
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IGF)協調員馬庫斯·庫莫爾認為:“我們唯有通過合作才能解決這種問題,通過政府間的合作、警方的合作以及執法部門的合作來交換彼此的信息。”
2013年1月,歐盟打擊網絡犯罪中心在荷蘭海牙成立,任務是幫助成員國追查網絡犯罪,提高民眾和企業防止網絡犯罪的意識。
“在歐盟級別上,不會再有20種法律條文,規則在整個大陸上都隻有一個,一站式的管控。這樣,市場也就開放了,公司不用再逐一應對28個管控機構,28個法案,而是1個機構,一個法案,這將非常重要。”歐盟司法專員維維安·雷丁說。
互聯網技術使人類全球化的進程一步跨入了曆史性的新階段。人類的交流與交往、生存與發展,再也不能拘謹在一隅之地。
承擔互聯網中所有網站域名的解析和管理的根服務器的體積隻有兩個旅行箱大小。這個網絡世界的關鍵設備,管理者是國際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多年來,圍繞著根服務器的管理方式,全球大國間的爭議持續至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助理賈尼思·卡克林斯說:“美國政府和ICANN還是有聯係的,這是他們之間簽署合同的結果。但這也是互聯網發展曆史的結果,是美國政府與非政府實體,即管理機構之間進行職能外包和協調的結果。”
由於互聯網技術首先在美國土地上發端,根服務器便與美國有著密切的關係。目前,總計13台根服務器,一台設在日本的東京,兩台設在歐洲的荷蘭和瑞典,包括“主根服務器”在內的其餘10台,都在美國。理論上,在特殊情況下,特定的國家可能被掌控根服務器的國家刪除在互聯的網絡世界之外。
歐盟、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先後對美國主導根服務器管理權提出異議,希望這一局麵能得到改變。多年的爭執,不同立場的國家之間並未達成一致。
“我們可以將與會國家分成三個陣營。一些國家認為應該保持現有模式,一些國家傾向於政府機構管理模式,還有大多數國家尚未拿定主意。”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劉易斯說。
2014年3月14日,美國政府機構表示,將放棄對ICANN的管理權,把這一權力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這裏的“將”會是多久?這個“全球利益攸關體”該是怎樣的機構?並沒有答案。
ICANN理事會主席斯蒂芬·克羅克說:“我們希望看到能夠在ICANN領導力層麵有更多參與,例如董事會和各類委員會等。同時我們希望有很多代表基層意見的本地參與,幫助製定政策解決問題。”
詹姆斯·劉易斯的觀察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場大辯論,該怎樣治理互聯網?是由聯合國機構治理好,還是由國際電信聯盟治理好,我不知道結果到底會怎樣。”
馬庫斯·庫莫爾認為:“我們擁有一個基於國家主權的國際合作體係,這一體係已經存在了400年左右,聯合國也是在這種體係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現在出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項沒有國界限製的技術。因此怎樣在互聯網治理中處理這一問題,便成為了我們所麵臨的一項挑戰。”
關於ICANN進一步國際化的進程,關於國際互聯網的治理模式,各執己見的國家依然爭論不休。
2014年6月23日,ICANN第五十次大會在倫敦舉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代表中國政府提出,各國應求同存異增進理解,達成7點共識:互聯網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是危害;應該帶來和平與安全,而不能成為一個國家攻擊他國的利器;應該更多服務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應該注重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應該文明誠信;應該傳遞正能量;應該有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