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小鎮上投下的一枚硬幣,映射著一個新的時代。這100人的交響,是地球村的縮影。這是人類未來精神生活組織的常態形式嗎?
二
在工業時代,無論是何種政治製度,每個國家都麵臨著政府機構人員膨脹、行政層級自我繁育的難題。即便被譽為現代政治發端之地的英倫三島,也曾產生過極其諷刺的一幕。
在英國電視劇《是,大臣》中有這樣一場有趣的對白:
我們部門有多少人?
我們部門?……我們部門很小的。
很小?有多小?
不知道……
2000?3000?
……我想大概23000人吧!
23000人?在行政部?這23000人都在管理其他行政人員?我們得研究一下體製和工作方法,看看能去掉誰?
去年我們研究過,大臣。
怎麼樣?
統計下來我們還需要增加500人。
人類社會的公共組織在它自身運行過程中,有自身繁育的充沛動力,各個層級不光會追逐層級的獨特利益,而且還會膨脹層級本身。英國學者帕金森充分地觀察了這一現象,他的表述被學術界命名為“帕金森定律”。
美國聯邦政府成立最初隻有3個部,每個部當時隻有幾名雇員。而如今美國聯邦政府有15個行政部以及幾十個直屬機構,約有270萬名雇員。美國總統在21世紀的國會演講中,依然在表達著莫名其妙和無可奈何。
奧巴馬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現在淡水中的三文魚是由內務部負責管理的,但是如果魚遊進了海水中就要歸商務部管,要是這些魚被熏製好了,事情恐怕就更複雜了。”
《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說:“我們在過去采用的全部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但是在那個時代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如果信息不流通,自上而下進行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在曾經的漫長歲月,人類社會層層疊疊的社會結構中,大量的信息既在損耗也被扭曲。互聯網穿透了社會堅厚的岩層,使所有相鄰或相距遙遠的層級彼此麵對。身份、財富、地域都不再是傳播的權力或枷鎖,每個人的傳播能量已經穿破層級壁壘,開始頂層和底層的直接交流。
奧巴馬2006年年底宣布參加總統競選時,直接麵對無數的底層民眾。競選團隊利用互聯網所有的社交工具,在這個網民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展開宣傳攻勢,社交媒體上的主頁、視頻網站中的視頻、電子郵件的發送、競選網站的回複,時時擴散著這位競選人的聲音和動態,那些曾經難以捕捉的讚成、反對、猶豫,更成為團隊調整策略清晰的依據。
互聯網調動起的底層民眾的熱情和意願,化為創紀錄的捐款數字和誌願者規模。網友用千萬人的照片組成的奧巴馬頭像,大行其道;女網友製作的“我暗戀上了奧巴馬”視頻,大領風騷;眾人用競選標誌設計的百款圖案,風靡網絡。來自網絡的創造者們推擁著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候選人,順利入主白宮。
前美國白宮數字新媒體事務總監梅肯·菲利普斯說:“這位總統深知技術的力量,人們必須聯合行動。令人感到激動的是,在過去的5到7年,多虧了這些技術工具,我們見證了這種合作的爆炸式增長。”
宣稱“讓互聯網穿透白宮和民眾之間的高牆”的奧巴馬,組建了向總統直接負責的白宮數字戰略辦公室,任命首席網絡官。白宮網站專欄區彙聚的民眾詢問交由專員答複,網絡調查總結出的共同問題向議員們展示,政策實施之前分析民眾關心的重點。
“知道有人可能不認同你是有好處的,知道這些不認同來自哪裏也很好。我們應該如何成為這些對話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將內容發布到網站上,而是與人們建立聯係,不管他們在哪兒。”梅肯·菲利普斯說。
實際上,所有的重要國家,在每日湧動著新能量的新時代麵前,都在被迫或者自願地采取著新行為。
中國有超過5萬個“gov.cn”各級政府網站,各級部門微博擁有億萬粉絲。
英國政府明確規定各政府部門都應當在主要社交網站上擁有帳號,每天發布2至10條信息。
韓國政府將自己的政務網站命名為“電子政府”,訪問者可以通過訂閱E-mail,以電子方式獲取政府發布的各類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