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以“時事”為切入點的實踐教學在“概論”課中的應用(1)(2 / 3)

深入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真正樹立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觀念。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把學生的能動實踐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傳統的教育中,往往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體性很難得到發揮。教育內容簡單化一、教育方法重灌輸輕感受,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與現代教育理念及大學生個性的發揮不相適應。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發揚教育民主,努力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不但要重視自己怎麼教,更要注重學生應怎樣學。隻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使教學模式和方法更加符合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3.學習理論要從關注現實做起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在於通過理論的學習,努力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係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學風,思想政治理論課隻有在理論聯係實際的教學中才能真正使理論進入學生的頭腦。因此,拉進理論與實際的距離,讓學生從關注身邊、關注社會的現實問題入手,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式。而且,筆者發現目前在大學生當中普遍著存在對周圍世界冷漠、不關心的現象。在與學生的交流和觀察中,經常會發現學生除了關注自己的事情以外,對他人、社會、國家所發生的,他們自認為與己無關的事情,往往缺乏留意和關注。有時想和學生們探討一下時下發生的重大事件,往往會從很多學生的眼神或回答中看到他們大多對這些不是很感興趣。雖然現在網絡和通信設備如此發達,獲得新聞的渠道也十分便捷,但是真正利用這些用於關注國家、社會所發生的或重大或微小的事件,卻並不普遍。由於學生對社會現實問題了解和關注有限,加之自己固有的一些主觀意識,以致造成很多時候對於許多問題的思考和理解過於片麵,從而很難得出正確的認識。所以,在聽取學生對“概論”這門課的認識和看法的時候,就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認為教材的內容與自己看到或感受到的實際很多不相符合,以致在沒有上這門課之前就對課程內容產生很多質疑和困惑。因此,以“時事”為切入點,從同學們所能切身感受和關注的現實生活出發,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社會,在此基礎上對現實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激發學生通過學習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筆者認為是一種有效的實踐路徑。基於此,筆者決定在“概論”課的教學中,采取以“時事”為切入點的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理論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提升“概論”課的教學實效。

二、以時事為切入點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共聊時事,引發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

1.時事播報,關注社會實際

為了切實加強學生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現實的思想意識,筆者在“概論”課教學中加入了“十分鍾時事播報”的環節。

由於課堂學生人數較多,一般在120~140人左右的規模,屬於大班教學,因此,為了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有實踐教學環節都是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在學期初筆者要求學生自願結成小組,每組6~8人,選派一名組長全麵負責。教師則根據學生課堂參與環節的完成情況,給出平時分數。待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提前一周指定一個小組在課堂上進行時事播報,時間限定在十分鍾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