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製度,不要有意地繞過你的領導;如果自作主張了,要記得通知他。
溝通,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依然是企業中的首要問題。作為下屬的你,如果能與領導保持適時地、有效地溝通,那麼你很可能成為他眼中的培養對象。
6.成功貴在堅持不懈
任何人身上都可能擁有你所欣賞的人格特質。瑪格麗特·亨格佛曾經說過:“美存在於觀看者的眼中。”她的看法和我們平常所說的“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東西”不謀而合。每個人都是相當複雜的綜合體,融合了好與壞的感情、情緒和思想。你對他人的想象,往往奠基於自己對他人的期望之中。
如果你相信他人是優秀的,你就會在他身上找到好的人格品質;如果你不這樣認為,就無法發現他人身上潛在的優點;如果你本身的心態是積極的,就容易發現他人積極的一麵。當你不斷提高自己,別忘了培養欣賞和讚美他人的習慣,認識和發掘他人身上優秀的特質。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的領導。然而,正由於他是領導,我們並不能十分容易做到這一點。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他們自然會經常對我們的許多做法提出批評,經常會否定我們的許多想法,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對他做出客觀的評價。
如果我們能衷心地欣賞和讚美自己的上司和領導,當他們得到升遷,當企業得到成長時,一定對你會有所回報——是你的善行鼓舞了他們這樣做。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都來自於你發自內心對他人的欣賞和讚美,你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了他們精神上的支持。
也許你的領導並不比你高明,但隻要是你的領導,就必須服從他的命令,並且努力去發現那些優越於你的地方,尊敬他、欣賞他、向他學習。如果我們都抱著這樣的心態,即使彼此之間有種種隔閡,有許多誤解,也會慢慢消解的。
在職時要讚美自己的領導,離職後同樣也要說過去領導的好話。對以前就職的單位和領導做一些無傷大雅的評價未嚐不可,但如果這種評價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就可能變成一種不負責任的人身攻擊,就會引起現在領導的反感。
7.眼光長遠方能成大事
領導之所以成為管理我們的“牧羊人”,必然有我們所不具備的優勢。所以,我們要向自己的領導學習,要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我。
一個好的領導會讓你受益無窮。張某曾經遇到過一個好領導,他告訴張某做生意的技巧,也教育張某經商的道德,對此張某十分感激。後來張某升職了,擔任了更重要的職務。然而,領導對張某的器重,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隨之攻擊張某的流言蜚語也不斷傳出,說張某是領導的跟屁蟲,處處模仿領導才得以提升的。這些閑言碎語給張某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但是,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擔憂的。每個人從模仿中學習比從其他方式所學到的知識要多得多。大部分人會注意傾聽、觀察,然後模仿他人的言行舉止。你說話、走路的樣子,你的姿態、動作、表情可以說大部分是“抄襲”自你最親近的人。同樣,你的心理、處世哲學也多是從那對你有影響的人——父親、老師、領導那裏學來的。張某之所以向領導學習,並不是因為他是上級,而是因為他的優秀。張某為自己能遇到這樣一位領導而慶幸。
幾年前,張某的兩位學生分別來找他谘詢大學畢業的就業問題。他們都是很聰明的年輕人,讀書時成績都十分優秀,興趣和愛好很相同,對於他們來說,有許多工作機會可供選擇。當時,張某的一位朋友創辦了一家小型公司,也正委托張某物色一個適當的人做助理,於是張某建議兩個年輕人去試試看。
他們倆分別去應征,第一位前去拜訪的名叫小劉,麵談結束後他打電話給張某,用一種厭惡的口氣對張某說:“你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隻肯給月薪800元,我拒絕了他。現在,我已經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了,月薪1200元。”
後來去應征的名叫小王,盡管開出的薪水也是800元,然而他同樣有更多賺錢的機會,但是他卻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當他將這個決定告訴張某時,張某問他:“如此低的薪水,你不覺得太吃虧了嗎?”
小王說:“我當然想賺更多的錢,但是我對你朋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隻要能從他那裏多學到一些本領,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在那裏工作將會更有前途。”
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小劉當時在另一家公司的薪水是年薪144萬元,目前他也隻能賺到23萬元,而最初年薪隻有9600元的小王,現在的年薪是38萬元,外加紅利。
這兩個人的差異到底在哪裏呢?小劉被最初的賺錢機會蒙蔽了,而小王卻基於能學到東西的觀點來考慮自己的工作選擇。
我們經常為大多數人選擇工作如此盲目而感到驚異。許多年輕人在選擇工作時都會問“月薪多少”、“工作時間長嗎”、“有哪些福利”“有多少假期”,以及“什麼時候調薪。”
90%以上的人都忽略了一項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要選哪些人成為我工作的導師。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領導無法教你更多的本領,無法幫助你達到預期的計劃,那麼你就應該毅然決然地離開。無論你想要成為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還是一個成功的演員,都要遵循同樣的原則。人無權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卻有權選擇自己的領導。
與什麼樣的人交往,對個人的成長影響頗大。長久地生活在低俗的圈子裏,無論是在道德上還是在品位上,都不可避免地讓人走下坡路。我們應該努力地去接觸那些道德高尚和學識上不平凡的人。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崇拜的對象。我們願意崇拜和學習那些離我們遙遠的偉人,卻往往忽略了近在身邊的智者,這一點在工作中體現得尤其充分。也許是出於嫉妒也許是由於利益的衝突,我們忽視了那些每天都在督促我們工作的領導。聰明人應該時刻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了解作為一名領導者所應該具備的知識和經驗。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提升,才有可能在自己獨立創業時做得更好。
優秀的人並不是都是有錢人,而是那些在人格、品行、學問和道德上都勝人一籌的人。與他們交往,你能吸收到各種對自己生命有益的養分,可以提高自己的理想,可以鼓勵你追求高尚的事物,可以使你對事業付出更大的努力。
腦海與腦海之間,心靈與心靈之間,存在著一種巨大的感應力量,這種感應力量,雖無法測量,然而其刺激力、破壞力和建設力都是無比巨大的。如果你經常與那些無論是品行還是能力都在你之下的人混在一起,一定會降低你的誌願和理想。
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企業的領導是與自己接觸最多的人,也是自己每天都麵對的比自己優秀的人。所以,千萬不要錯過向他們學習的機會。
8.將24小時變成48小時
領導批評或訓斥下屬,有時是發現了問題,促進糾正;有時是出於一種調整關係的需要,告訴受批評者不要太自以為是,或把事情看得太簡單;有時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威信和尊嚴,與下屬保持或拉開一定的距離;有時“殺一儆百”、“殺雞嚇猴”,不該受批評的人受批評,其實還有一層“代人受過”的意思……搞清楚了領導是為什麼批評,你便會把握情況,從容應付。
受到領導的批評時,最需要表現出誠懇的態度,從批評中確實接受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如果你對批評置若罔聞,我行我素,這種效果也許比當麵頂撞更糟,因為這表示你的眼裏沒有領導。
當然,公開場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評、錯誤的指責,會給自己造成被動。但你可以一方麵私下耐心做些解釋,另一方麵,用行動證明自己。當麵頂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開場合,你下不了台,反過來也會使領導下不了台。
受到領導批評時,反複糾纏、爭辯,希望弄個一清二楚,這是很沒有必要的。確有冤情,確有誤解,可找一兩次機會表白一下,點到為止。即使領導沒有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著糾纏不休。
受批評,甚至受訓斥,與受到某種正式的處分、懲罰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受到錯誤的批評,使你在情感上、自尊心上,在周圍人們心目中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如果你處理得好,不僅會得到補償,甚至會收到更有利的效果。相反,過於追求弄清是非曲直,反而會使人們感到你心胸狹窄,經不起任何誤解。
9.放飛生命夢想的追求
人在遭受挫折與不公正待遇時,往往會采取消極對抗的態度。不滿通常引起牢騷,希望獲得別人的注意與同情。這雖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自衛行為,但卻是許多領導心中的痛。大多數領導認為,牢騷和抱怨不僅惹是生非,而且容易造成組織內彼此猜疑,打擊團隊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