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製度建設步伐
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製度的核心。三線企業要按照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規範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形成有效的製衡機製,建立規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建立健全董事會,處理好加強監管與落實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關係,落實好國有資產經營責任。爭取用3年或更多一點時間在三線企業中建立比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引導企業繼續深化用工、人事、分配三項製度改革,進一步轉換經營機製,真正做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四)區別情況,推進三線企業布局和結構調整
對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依法實施破產,徹底退出市場;對經營正常,其有發展前途的企業,需通過結構調整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提升,促進產品結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轉變。一是調整組織結構,對重點行業的優勢企業,重點扶持,擴大容量,把蛋糕做大;對經營正常,管理較好、經濟效益較高並具備改製條件的企業推行股份製與股份合作製改造;對產品和設備較好,但由於經營不善,造成效益低下的企業通過托管等方式,向優勢企業靠攏,利用嫁接改造提升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對個別債務過大的企業,繼續實行債轉股,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實力。二是著力解決三線企業資本結構過於單一的問題,調整資本結構。三是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由大路產品向名優特產品轉變,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由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由傳統產品向高新產品轉變。四是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調整技術結構,對三線企業進行大規模、高標準、高起點技術改造。
(五)合理化解企業債務負擔
一是對負債較高但經營狀況良好,具備還本付息能力的三線企業,優先給予信貸扶持,滿足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幫助企業逐步解脫債務困境,使其步入資產負債結構合理,良性發展的軌道。二是對高度負債,生產經營狀況基本正常,但還貸困難的企業,采取財政出一點,商業銀行過去提留的呆壞帳準備金衝銷一點,企業自己消化一點的辦法,逐步解決三線企業由於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貸款。三是實行債務重組,針對不同企業采取不同辦法,或部分債務資本化,或部分債務轉股權,或剝離資產轉資產管理公司,或者推行職工持股。
(六)做好主輔分離、輔業改製工作,加大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力度
一是要抓住機遇,用好主輔分離政策,抓住輔業產權多元化改製和有償解決勞動關係兩具關鍵環節,積極爭取支持,加快主輔分離、輔業改製的步伐。二是要加快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逐步把企業辦的學校、醫院、托兒所等推向社會,減輕企業負擔。三是加快社會保障製度改革,對三線企業給予更多的傾斜和支持,幫助企業有效解決富餘人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