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州各級認真貫徹落實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州的第一要務,突出“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兩大主題,以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為重點,狠抓各項措施的全麵落實,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保證了全州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穩步的發展。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是:農村基礎條件得到改善;農牧業生產喜獲豐收;工業生產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張;消費品市場活躍,物價攀升;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據初步核算,全州實現生產總值2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增長速度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是“十五”以來發展最好的一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58億元,比上年增長3.2%,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0.75%,拉動經濟增長1.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89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對經濟的貢獻率為46.91%,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對經濟的貢獻率為42.34%,拉動經濟增長4.78個百分點。經濟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由2003年的37.50:23.47:39.03調整為34.77:27.03:38.20。
一、基本特征
(一)農牧業經濟平穩發展,農牧優勢互補戰略開局良好
2004年,全州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8號文件精神,把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保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根本目標,立足發揮資源優勢和區域比較優勢,使全州農村經濟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全年全州實現農業增加值7.58億元,增長3.2%,其中:農業實現增加值3.04億元,增長6.1%;林業實現增加值0.17億元,下降33.91%;牧業實現增加值4.15億元,增長3.4%;漁業實現增加值26萬元,增長60.0%;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0.22億元,增長10.1%。
1.農村基礎條件日益改善。2004年,全州106個鄉鎮有105個通了公路,有558個行政村通了汽車,年末自來水受益村357個,占到全州行政村的53.77%,比上年提高3.77個百分點,自來水受益戶4.73萬戶,占到總戶數的43.47%,比上年提高3.44個百分點。自來水受益人口達到22.8萬人,占農業人口的42.0%,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通電的鄉鎮達到106個,農戶達到10.09萬戶,占總農戶的18.59%;通電話的村達到368個,占55.42%,通電話的農戶達到1.56萬戶,占總農戶的2.87%。 2.農作物種植結構呈現“一減兩增”。全州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麵積100.33萬畝。在總播種麵積中,糧食播種麵積65.32萬畝,比上年實際減少1.09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麵積26.19萬畝,比上年實際增加0.54萬畝;青飼料播種麵積8.82萬畝,比上年實際增加0.57萬畝;糧、經、飼種植結構比由上年的66.2:25.6:8.2調整為65.1:26.1:8.8,糧播麵積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經濟作物和青飼料播種麵積比重上升0.5和0.6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產量達到98201噸,比上年增產2094噸,增長2.18%;油料產量達到13994.噸,比上年增產511噸,增長3.79%。
3.畜牧業喜獲豐收。全年全州各類牲畜產仔成活90.33萬頭(隻),成活率達到90.10%,比上年提高0.74個百分點,總增各類牲畜79.01萬頭(隻),總增率達到27.34%,比上年提高0.70個百分點,出欄各類牲畜91.07萬頭(隻),出欄率達到31.51%,比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各類牲畜商品數75.94萬頭(隻),商品率達到26.27%c,比上年提高0.58個百分點。年末各類牲畜存欄達到291.73萬頭(隻),比上年增加2.71萬頭(隻)。
(二)工業生產效益穩定增長
2004年我州繼續加大“工業強州”戰略,工業經濟發展良好,全年全州實現工業增加值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6.70%,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限額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25億元,增長12.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完成增加值0.44億元,下降11.8%;集體經濟完成增加值0.48億元,下降1.2%;股份製經濟完成增加值2.18億元,增長16.5%;私營經濟完成增加值0.15億元,增長165.9%。股份製經濟已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占到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7.0%。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全年累計生產水泥20.95萬噸,增長23.3%;發電量30794萬千瓦時,增長26.1%;乳製品5842噸,增長12.8%;黃金2625千克,增長5.8%;矽鐵15062噸,下降3.8%。全年全部獨立核算國有及限額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盈虧相抵)13176萬元,增長13.3%;虧損企業虧損額937萬元,增長16.5%;實現利稅1.56億元,增長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