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2004年白銀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綜述及2005年展望(2)(3 / 3)

五是重點行業在全市工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煙草加工業完成增加值7.59億元,增長68%;飲料製造業完成增加值0.9億元,增長20.6%;紡織業完成增加值0.8億元,增長19.4%;電子及通信器材製造業完成增加值1.06億元,增長65.6%;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29億元,增長11.5%。

2.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隨著全市對中央1號文件精神貫徹落實力度的加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市抓住有利時機,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兩大目標,堅持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農村脫貧奔小康等“三大建設”,以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建設為龍頭,積極推廣農業適用技術的應用。加之天時較順,雨量充足,農村經濟更加繁榮。

一是農村經濟運行平穩。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2.5億元,高出計劃數1.7億元,增長5.4%。

二是夏秋糧全麵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79.17萬噸,全市糧食產量占全省805.8萬噸的9.8%,在全省市州中的位次由2003年的第七位前移到第五位。

三是畜牧業生產平穩。大牲畜存欄46.33萬頭,增長0.85%;肉類總產量達到5.77萬噸,增長4.75%。

四是造林麵積繼續增加。全市造林麵積達97.49萬畝,增長7.38%,各縣區中,麥積區和武山縣增幅較大,分別為46.27%和34.:35%,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秦安縣、秦州區,分別下降16.4%和30.49%。森林覆蓋率達到27.3%。

五是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隨著全市扶貧工作力度的加大,去年全市扶貧工作成效顯著,全市貧困人口由上年的17.98萬人減少到15.78萬人。

3.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增勢強勁

一是消費品市場全麵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5億元的7.9%,在全省十四個市州中位居第二,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5172元,增長15.4%。

二是旅遊綜合收入增幅較大。全市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0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06億元,分別較2002年增長36.5%和46.2%(因2003年“非典”影響,數據過低,沒有可比性),旅遊綜合收入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8%,較2002年的4.25%提高0.55個百分點。

三是金融業運行平穩。全年存款增長較快,貸款增長緩慢。年末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43.89億元,較年初增長15.1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1.3億元,較年初增長14.2%;企業存款餘額23.33億元,較年初增長4.84%;財政存款4.92億元,較年初增長76.15%,增速在各類存款中居首位。各項貸款餘額為78.4億元,較年初增長1.4%。其中,短期貸款增速較低,短期貸款餘額48.88億元,較年初僅增長1.83%,中期流動資金貸款餘額1.23億元,較年初增長2.39%;中長期貸款餘額27.64億元,較年初增長2.4%。

4.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全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增速比上年略有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