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元素趨活是經濟發展的主現象
適應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經濟係統運行中一些關聯因素日趨活躍。一是電力彈性係數(即電量消費增長速度和GDP增長速度的比值)上升。2004.年金昌市電力彈性係數為1.02,電力供應增速高於GDP增速,有效地保障了需求。二是金融信貸擴張。12月末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3.76億元,比年初增長10.77%,企業存款34.24億元,比年初增長48.54%。現金收支非常活躍,現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32.19%,現金支出增長29.49%。三是民間資本趨活。2004年個體完成投資2.78億元,增長56.47%,金昌市個體私營企業上繳稅金0.49億元,增長20.6%。非公有製經濟增加值達14億元,增長14.2%。
(六)協調和諧是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一是優勢產業凸現,“一特兩化”步伐進一步加快。2004年全市共完成農作物播種麵積86.6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55.69萬畝,比上年增加11.06萬畝,糧食產量26.04萬噸,增長25.13%,為曆史最高;種植啤酒大麥21.78萬畝,增加4.5萬畝,優質率達到98%以上,總產量達9.97萬噸,比上年增長30.84%。在特色產業迅速成長壯大的同時,產業化經營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以抓工業的思路謀劃農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全市各類龍頭企業達到270多家。尤其是啤酒麥芽加工能力達到18萬噸,飼草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農業特色種植以及特色養殖的整社推進,正逐步成為金昌市農業新的增長點。二是城鄉發展統籌兼顧。在加快城市發展的同時,加強對農村政策傾斜,第一產業投資額達到0.88億元,增長54.82%。三是在金昌市經濟運行良好及宏觀經濟政策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城鄉居民消費信心增強,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穩定,市場呈現出穩步攀升態勢。2004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1%。農村消費品市場呈現活躍勢頭,自4月份以來,農村市場增速一直高於城鎮。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外出就餐在城鎮成為時尚,餐飲業有較快的發展。城鎮居民新一輪消費熱點初顯,住房、汽車、旅遊等消費逐步升溫。
(七)以人為本是經濟發展的主號角
一是城市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市共投資近1億元,重點實施了與廣大市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城市汙水處理、垃圾處理、集中供熱、供水管網改造、城市景觀建設、道路路燈改造、街頭綠地建設工程,城市容貌有了較大改觀,為改善經濟循環和發展環境奠定了基礎。二是認真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全市新增就業崗位6027個,218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4%。進一步完善了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三是加大了文教衛體的投入,整合了城市教育資源。高中升學率由去年的60%到今年的70.5%,提高了10.5個百分點,啟動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製度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係。四是啟動了10萬農民勞動技能提升計劃,多方籌集資金400多萬元,培訓農民4萬多人次,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