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2004年甘肅省物價運行評析及2005年走勢研判(1)(2 / 2)

甘肅省食品價格低於全國的主要原因是:在食品價格中占較大權重的“糧食價格”上漲幅度低於全國8.6個百分點左右。

二、對社會關注的幾大熱點問題的解析

(一)為何生產價格與消費價格指數在全國的排序反差較大

2004年,我省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達到了14.3%,在年內一直居於全國前3位。而消費價格漲幅僅為2.3%,在全國排位一直居於後4位。這一現象成為許多人疑惑不解的問題,以下做一簡要分析:

1.生產價格。在全國“工業品價格”排位基本遵循以能源原材料生產為主的省份一初級加工業一製造業為主的省份依次由前到後排位的規律。如新疆、黑龍江、甘肅、山西、青海居全國前5位,而上海、北京、廣東、福建處於全國末4位。

我省是一個典型的以能源原材料生產為主的省份,年內,國內石油、鋼材、鋁等產品價格上漲較為直接地推動了我省生產價格的上漲,僅石油、有色、黑色等產品價格上漲就影響我省工業品價格總水平上漲85%以上。本輪工業品價格上漲的特點決定了甘肅省以能源原材料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勢必會成為受影響較大、較為敏感的省份之一。

2.消費價格。200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基本遵循中部糧食主產區排位靠前的規律。全年排在全國前5位的依次為河南、雲南、安徽、湖北、湖南省。河南省、安徽省糧食價格上漲幅度最高時達到了45%以上,全國最高時達到了33%,而我省最高時達到22%。我省市場大環境帶來了糧食價格漲幅與全國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比全國低10個百分點),甘肅省政策大環境帶來了調價措施出台的時機滯後於全國,這兩大差異的背後潛伏的深層原因是甘肅省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居全國末幾位。受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年內,甘肅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同居末4位。

(二)為何上下遊價格傳導有的渠道通暢而有的渠道明顯受阻

從全國普遍情況來看:

1.以糧食為源頭的食品產業鏈價格傳導機製基本是通暢的。表現為糧食價格上漲引發肉禽及其製品、鮮蛋、鮮菜以及其他副食品價格持續上升。經測算,我省c P I的漲幅88%來源於以糧食、肉禽蛋為主導的食品價格的上漲。

由於從糧食到肉禽及其製品、鮮蛋、鮮菜等副食品這個產業鏈條相對較短,加之這些農產品及用其加工的食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其需求的剛性特點決定其需求量並不因價格的上升而明顯減少,這種供求關係決定了其價格傳導是順暢的,實踐證明,年內食品產業鏈呈現出傳導速度快、強度大的特點。

2.工業產業鏈在價格傳導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阻塞。上遊初級工業品價格向下遊工業消費品價格的傳導渠道發生阻塞,違背了上遊價格上漲約3—6個月後下遊價格跟隨上漲的價格運行規律。全年,我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及通訊四大類價格一直呈現為下降的態勢。

工業產業鏈價格傳導阻塞的根本原因是:消費品供過於求的矛盾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供過於求導致消費品價格快速上升缺乏相應的動力。2004年下半年,商務部對600種主要商品供求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範圍內,供求平衡的消費品占26%,供過於求的占74%,沒有供不應求的消費品。此外,部分商品價格持續下跌是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更新換代步伐加快等良性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