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男女有別”——青春期的生理特點(1)(1 / 2)

中學生階段,在生理的發展上,正是青春發育期。

青春發育期這個階段,既不同於兒童,也不同於成年人。它的最大特點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長,急驟的變化。

人體從出生到成熟,其生理發育有快有慢,有兩個階段處於增長速度的“高峰”期,一個是出生後的第一年,另一個就是青春發育期。在科學上叫它們為“人生的兩次生長高峰”。除此之外,生理發育的速度比較緩慢。

青春發育期在生理上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又十分顯著。

在形態方麵,身高、體重、胸圍、頭圍、肩寬、骨盆等都加速增長;機能方麵,如神經係統、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壓、脈搏、血紅蛋白、紅細胞等均有加強;身體素質方麵,如速度、耐力、感受性、靈活性等變化很大;內分泌方麵,各種激素相繼增量,生殖器官及性功能也迅速成長……上述生理機能的變化雖然涉及方麵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三類,總稱為“三大變化”。一大變化,身體外形改變了;二大變化,體內的機能增強了;三大變化,性發育成熟了,這是人體內部發育最晚的部分,它的發育成熟,標誌著人體全部器官接近成熟。

身體形態的變化

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次突增時期,主要表現在身高、體重、肩寬及骨盆等形態指標明顯改變。

身高年增長至最大值是青春期突增過程中的重要標誌。初中階段男、女生的身高在顯著地增長,平均每年增長6~8cm。他們的骨骼在迅猛生長,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的骨骼發展尤為顯著,但骨化過程尚未完成,容易彎曲和損傷。例如,椎骨的生長速度快,肌肉力量相對較弱,容易出現脊柱異常現象。根據這些特點,注意補充營養和身體鍛煉,加速造骨過程,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同時,防止過重負荷的勞動和鍛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坐、立、走的正確姿勢,加強胸、腰、腹部肌肉的鍛煉,促使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發育,使之向健美方向發展。

青春期體重發育與身高有類似之處。進入青春期後,體重迅速增長至突增高峰,平均每年增長2~4kg。體重突增幅度男生高於女生,而體重突增高峰年齡女生早於男生1.5年左右。體重的突增不僅與骨骼的增長有關,也與脂肪、肌肉的增長有關;體重較身高的穩定性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增加或下降。這階段更需要增加營養,參加適量體育活動,合理安排學習及作息時間,保證身高、體重的正常增長。

高中階段學生身體增長的速度逐漸減慢,身高平均每年增加的幅度將逐漸降低,體重平均每年也逐漸降低到增加1~2kg。到青春後期,他們的身高、體重,肌肉、骨骼都接近成年人的標準。肩寬、骨盆寬及圍度是反映中學男、女學生身體橫向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寬度和圍度的各項指標突增高峰出現時間較晚,一般在身高突增高峰期後,青春期初,男、女生的肩寬逐漸出現差別,至青春期末,男、女生差別顯著,突增幅度男生大於女生。而骨盆寬與肩寬相反,突增幅度女生大於男生,大腿圍與骨盆寬相似,其絕對值是女生大於男生。胸圍在青春前期的增長幅度男生顯著地高於女生,平均每年增加2~4cm。青春後期,形成男生肩、胸寬粗,髖部窄細的體型,而女生正好相反,兩性的發育曲線無交叉現象。男、女生身體的寬度和圍度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但這個時期仍然是他們成長的關鍵時期。一般來說,即使到18歲,身體的發育仍未完全成熟,特別是一些發育較晚的青年,更需要營養、休息、青春期知識教育等多方麵的照顧和關懷。學校與家長要合理安排他們的作息時間和必要的文娛、體育活動,防止學習和工作出現負擔過重的現象,保證青少年學生身體的健康成長。

體內機能的增強

體內的器官和組織,各有各的機能。到青春發育期,體內各種機能迅速地增強,並逐步趨向成熟。

一、心髒的成長

心髒所產生的壓力,稱為“血壓”,醫學上叫它為“動脈血壓”。血壓說明整個循環係統的工作情況。成人正常的血壓高壓為120毫米汞柱,低壓為80毫米汞柱。而青春發育期開始的十一二歲中學生,一般高壓為90~110毫米汞柱,低壓為60~75毫米汞柱。脈搏,剛出生時為140次/分鍾,十一二歲為80次/分鍾,20歲左右為62次/分鍾,年齡小為什麼心跳得快呢?一是由於腦的興奮性大,二是由於排出血量少,供血不足,要滿足機體對血液的需要,心髒就要加快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