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通信禮儀(2)(3 / 3)

箋文結尾,要寫上發信人的名字和寫信的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應在名字之前加上相應的自稱,名字之下要選用適當的禮告敬辭。

自稱,是對收信人的自稱,如給袓父母寫信時自稱“孫”(或“孫女”)給老師寫信自稱“學生”,給哥哥寫信時自稱“小弟”(或“小妹”)等。一封信中的自稱與開頭所書收信人的稱謂是相呼應的,它們之間反映著寫信人與收信人之間的關係,有時還反映特殊的感情或自謙。

書信中署名的一般運用規律如下:

1.直係尊親給子孫寫信時不署名,隻寫“袓父示”、“父(母)字”即可;

2.給家族中或其他關係中特別親近的人寫信時署名但不寫姓,隻寫名或字,如“兒子xx”、“女兒xx”、“摯友xx”、“愚兄XX”等;

3.其餘關係用全姓名,如“學生xx”、“同學XXX”等。

關於禮告敬辭,如“學生xx敬啟”、“男xx叩”、“xx啟上”等,這些是自稱、署名、禮告敬辭二者聯用的形式,其中的“敬啟”、“叩”、“啟上”等,是禮告敬辭,也叫做“末啟辭”。

禮告敬辭的使用應切合寫信人與收信人之間的關係。時間是書信寫作必不可少的內容,按常規,都把寫信的時間寫在最後。如果省略掉禮告敬辭,則時間便寫在署名之下。

(八)附候語及補述語

1.附候語

附候語是附帶問候的辭令。給親朋寫信時,如果與受信人的家人或身邊朋友、同事也有交情,或者寫信人的家人及身邊朋友、同事也認識受信人,往往在信中附帶致以問候,表示思念之情。所以,附後語通常有兩種情況:

(1)寫信人附帶問候收信人身邊的親友,例如:

(1)令尊前祈代請安(附帶問候受信人的父母)

(2)令兄處祈代候(附帶問候受信人的兄長)

(2)寫信人代自己身邊親友問候收信人,例如:

(1)廣平及海嬰隨叩(附帶代妻兒行禮問候)?

(2)家父囑筆問候(附帶代父親問候)

附候語的寫作應特別注意三點:一是要注意稱謂的恰當,二是另行寫起,三是力求簡練。

2.補述語

補述語,即信寫畢之後又要補充說明的話語。補述語一般用“又及”、“又啟”加以提示。補述語不宜過長。

傳現信劄常用附帶問假用語

應用對象,常用問候語

請收信人代為問候長輩,令尊大人前,祈請叱名輕安。某叔處,煩叱名問候。

請收信人代為問候平輩,某兄處,祈代致候。某友處,祈代致候。

附帶問候收信人的晚輩,順候令媛近佳。

順問令孫康壯。

代長輩附帶問候,家慈矚筆問候。

某伯處囑筆問候。

代平輩附帶問候,某兄囑筆問候。

某兄附筆道候。

代晚輩附帶問候,小兒伺叩。

小孫隨叩。

五、書信封文的寫作

(一)信封款式的選用及寫作

1.所謂封文,即寫在信封上的文字。

封文的項目如下:

(1)收信人的地址(包括住址或服務機關、學校、廠、店等及其郵政編碼)。

(2)收信人的姓名。

(3)發信人的地址、姓名。

如果托人帶信,還要在信封上書寫托帶語和拜托詞。

我國目前通用的信封有兩種款式:一種是豎式(又稱“中式”)另一種是橫式(又稱“西式”)。豎式信封封文內容分為左、中、右三路,右路寫收信人地址,中路寫收信人姓名,左路寫發信人的地址、姓名。

豎式信封的使用日漸減少,這一方麵是郵局普遍采用計算機分揀,另一方麵也因為同國外習慣不同,因此如果要選用豎式信封,需考慮投寄及收信人的文化背景,不必泥古。

橫式信封封文內容分上中下三路橫書,上路寫收信人的地址,中路寫收信人的姓名,下路寫發信人的地址、姓名。貼郵票的位置,一般在右上角。

寄往國外的書信封文寫作除須用寄往國家的文字書寫(有的也可用英文書寫)外,還有格式的明顯區別,國外一般的規則是:封文左上方依次寫發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郵政編碼)、國名(這三項內容也可寫在背麵封口上);右下方依次寫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郵政編碼、國名);右上角貼郵票。

(二)封文寫作中的禮貌語言

封文寫作中還有一些文飾成分,這就是禮貌語言。

郵寄書信封文中的禮貌語詞。郵寄書信是將箋文封好投寄郵局進行傳遞的,因此,封文中的禮貌語言還涉及郵遞員與收信人的關係。郵寄書信封文中的禮貌語詞有三部分:一是對收信人的稱呼,二是啟封辭,三是緘封辭。下麵分別談談三者的寫作注意事項。

信封上的禮貌語

1.對收信人的稱呼。許多人習慣在收信人的名字之後加上私人關係稱謂,如“某某某父親收”、“某某某愛妻收”,這是錯誤的用法。封文中收信人姓名下的稱呼不同於箋文中的稱謂,它不是發信人對收信人的稱呼,而是郵遞員(送信人)對收信人的稱呼。稱呼的選用依收信人的社會職位而定,一般來講,對無職銜的高齡尊長稱“先生”、“女士”,對有職銜者,可稱職銜,也可稱“先生”,對女性則稱“女士”;對普通長輩及平輩,有職銜者可稱職銜,也可稱“同誌”、“先生”、“女士”;對晚輩一般不稱職銜。

2.啟封辭。啟封辭是請收信人拆封的禮貌語詞,它表示發信人對收信人的感情和態度,所以,在鄭重嚴肅的書信中,應該精心選擇運用。

啟封辭在比較簡單、隨便的書信中可省略,也可以簡化為“啟”,隻不過簡化、省略後就顯得毫無感情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