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審美誤區

審美誤區及成因

在審美的實踐中,由於審美觀的不正確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美的認識和理解可能出現種種偏差,引起在審美實踐和審美創造中出現種種不正確的心理和傾向。青少年在學習美、創造美的實踐中,一方麵要從正麵培養高雅審美情趣,加強審美修養,提高審美能力。另一方麵,要防止陷入審美誤區。

所謂審美誤區,是指人們在審美認識和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錯誤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方式。人們為什麼會產生審美誤區呢?原因是多方麵的。

第一,美是複雜的,這是產生審美誤區的客觀原因。一般來講,對於複雜事物的認識,難免會出現一些偏差和暫時的誤解。而美正是這樣。就美的本質而言,就是一首難解的美學難題,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開始,到今天信息化、電腦化的時代,人們從未停止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和追求。美的這種複雜性也決定了人們在對其認識過程中的曲折性。

第二,不正確的審美觀是產生審美誤區的主觀原因。美的複雜性,在客觀上造成了人們認識上的曲折性。而從主觀上講,不正確的審美觀是誘發種種審美誤區的主要原因。在前麵我們已經講過,審美觀指導人們的審美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如何判斷和評價美。如果在審美觀上沒有樹立正確的判斷標準、評價尺度,則必然產生種種錯誤的認識和結論。

第三,缺乏深入的審美實踐和豐富的審美知識,也是產生審美誤區的重要原因。人們的正確認識是從哪裏來的?毛澤東主席說過,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裏固有的,而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常言說得好,實踐出真知。缺乏深入的審美實踐,沒有豐富的審美知識,就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就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潮和行為的影響。

第四,一些落後、腐朽思想的誤導是使人們陷入審美誤區的另一原因。我們生活的社會裏,既有先進、文明、積極的思想意識,也存在一些落後、保守、消極的思想意識。特別是我國有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影響,一些愚昧、封閉、保守的思想還十分頑固。不僅如此,外國資本主義一些腐朽的思想也在影響著人們,造成一些人審美情趣不健康、美醜不分、是非不辨。因此,分析審美誤區產生的原因,不能忽略剝削階級思想所造成的影響。

審美誤區種種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哪些審美誤區呢?青少年應當防止的錯誤的審美心理傾向和行為方式是什麼呢?下麵,簡要列舉幾種。

一是重形式不重內容。重在形式是我們欣賞自然美的正確原則。但是有些同學也錯誤地把這一原則引入到社會美、藝術美的領域。比如,有的同學過分講究衣著打扮,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穿戴上,而把道德的修養、知識的豐富放在次要位置,這就顛倒了主次。重形式不重內容的不良傾向也表現在藝術美領域。比如,有的同學寫作文,隻注重華麗的詞藻,不注意作文的立意,讀起來空洞無物。在藝術美的領域,內容和形式同等重要。因此,無論是寫作文,還是繪畫、攝影等等,一方麵要注重藝術技巧的運用,同時也要注重立意、主題,兩者不可偏廢。

二是重欣賞不重實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別人對你說話和氣態度友善時,你會感到非常愉快。當你急需幫助時,別人向你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你會非常感激。這說明人人都喜歡、欣賞語言美、行為美。但是,有這樣的同學,他常常借用別人的東西,而別人借他的東西時,卻十分吝嗇。有的同學雖然欣賞校園美,但是不注意維護校園的整潔,隨意丟碎紙、雜物。這些現象表明,重欣賞不重實踐的不良行為確實存在於我們中間,這也是不可取的。

三是重情感不重理智。這是指有的人在欣賞美時,由於情感的驅使,把美的事物放大或縮小,不是理智地、實事求是地評價美。比如,有些很美的事物,在有些人的眼中卻不很美,這就是把美縮小了。有些不很美的事物,在有些人的眼中卻很美,這就是把美擴大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從個人的情感好惡出發,不能理智地評價美。

這一現象在對人的美與醜,優點與缺點的評判上表現得最多、最明顯。有的同學對影星、歌星非常喜歡,認為他們什麼都好,一切都好,甚至缺點也成了優點。這就是典型的重感情不重理智的審美心理。

四是認識片麵,愛走極端。在不正確的審美心理和行為中,愛走極端也是常見的一種。比如在行為美中,有的認為隻要大節注意了、講究了,小節就可以馬馬虎虎。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麵的,一個人的行為美與醜,不僅要看大節,看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表現,也要看小節,包括生活小事是否嚴謹。隻有在行為上大節小節都好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