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同心境內的古文化遺存(4)(2 / 2)

同心東部地區發現的古生物化石點有百餘處,主要分布在丁家二溝、顧家莊子、金家井、楊家井、旱天嶺、李家溝、黃家水、餘家梁、五道嶺子麥垛山等地。這些古生物化石,都是20世紀50年代當地農民因生活所迫,到山上挖“龍骨”後才被發現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掘洞采挖的現象逐年增多。化石洞有深有淺,深有幹餘米,淺則幾十米不等,高1米至1.5米,寬1米。有的化石洞很矮小,人隻能爬出爬進,往往因疏鬆的沙層坍塌而被砸傷,甚至被沙土捂死。

同心的古生物化石,最先由國家地質局的謝家榮、袁複禮、楊忠建教授和663隊在這一帶作過區域調查。1958年,國家石油部銀州勘探公司在同心舊家灣一帶采集到第三紀化石標本。1961年至1965年,寧夏綜合地質隊又將寧南地層進行了劃分。197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陳冠芳來同心,收集到一批哺乳動物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最後確立了同心中新世地層的存在。

1979年至1994年的15年間,同心縣文管所與北京自然博物館共同合作,對同心古生物化石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特別是關鍵先生,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鑽研,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多篇關於同心古生物化石的論文,引起了美國等國家學者及學術團體的關注。1990年,關鍵先生在美國作訪問學者時,曾在美國《自然曆史》雜誌上披露同心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考察資料。文章一經問世,引起極大反響,美國許多古生物學專家紛紛要求到同心做實地考察。

1991年9月22日,美國密爾沃基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湯姆·布瑞頓先生來同心考察。1993年9月19日,從事大象研究多年的美國古生物學專家海茲·索沙尼博士來同心考察。考察結束後,他十分感慨地說:“同心的化石真是太豐富了,讓我們合作吧2但願這次考察是一個長期合作及友誼的良好開端。”

海茲先生回到美國後,當即與關鍵一起向美國地球探索協會遞交了2萬多字的《申請考察中國同心古生物化石的報告》,得到了美方的準許和支持,他們還向中方(北京自然博物館)寄來了協議書。

1994年5月,同心縣文物管理所與北京自然博物館多次聯係,並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與美國地球探索協會簽訂了“中美國際古生物化石考察發掘協議書”,於當年8月在同心縣丁家二溝村印子嶺化石點選定了聯合試掘點,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考察發掘,出土了20多件珍貴的化石標本,取得了第一手資料,達到了預期目的,宣傳了寧夏,擴大了國際合作,同時也提高了同心的知名度。

當今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化石,對化石標本的保存和研究,也標誌著這個國家科學文化發展的水平。30多年來,我國各地都發現和采集了很多種類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已被陳列在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等省(市)的自然博物館內。然而,同心的古生物化石,至今還是一塊未被開墾的“處女地”。雖說這裏發現過十分珍貴的上猿牙齒化石和各種動物的化石標本,但至今未被國家列入計劃,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利用,因而,這裏的化石亂采濫掘現象還時有發生。據初步調查統計,從1979年到1996年,同心東部地區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約有四五十萬斤,絕大部分被賣到了外省的藥材部門。1996年統計表明:全國有108個縣、市的藥材部門都收購過同心的古生物化石作為藥用。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要盡快行動起來,對這些化石加以保護,使這些有著重要研究價值的珍寶,為國爭光,為寧夏爭得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