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英在黑暗的封建製度壓迫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是共產黨和紅軍來解救了她,使她跳出火坑,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對國民黨反動統治有著刻骨的仇恨,對共產黨無比熱愛,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她精明能幹,善於聯係群眾,走到哪裏,就把婦女工作做到哪裏,鹽池、豫旺、環縣等地都留下了她不可磨滅的足跡。她每到一地,就挨門串戶宣傳黨的政策,動員婦女解放思想,支援革命鬥爭,山城堡戰鬥中,她和豫旺縣幹部一起開展支前工作,動員群眾解決部隊吃水和糧食問題,為山城堡戰鬥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年初的一個晚上,鹽池、環縣反動團匪相互勾結,偷襲了豫旺縣政府駐地王家寺,她被敵人抓去,遭到嚴刑拷打,但她堅貞不屈,而且義正詞嚴地批駁了敵人的反動罪行,當時被我紅二團救出幸免於難。後來省委決定撤銷豫旺縣,建立定環縣,張月英任定環縣婦女部長。1937年9月定環縣撤銷,她又被調任環縣婦女救國聯合會主任,後又被選為陝甘寧邊區婦聯執委會執行委員。環縣地處偏僻山區,貧窮落後,封建勢力影響很深,張月英帶領婦聯幹部深入莊戶,在鍋台邊、炕頭上和婦女拉家常,宣傳男女平等、窮人翻身解放以及抗日救國的革命道理,發動婦女參加群眾集會抗日支前。1938年4月12日,環縣反動民團150多人,趁黑夜包圍了駐河連灣黨政機關,這時在家的縣政府幹部組織反擊,向外突圍,張月英和縣委書記的愛人馬秀蘭隱蔽在一個馬棚內,聽馬秀蘭說還有一個文件包丟在了屋裏,此時張月英想的是黨的文件,革命事業,她臨危不懼,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又跑回去取文件,當她找到文件出門時,匪徒已衝入院內,在激戰中,張月英同誌壯烈犧牲。
張月英同誌是紅軍西征解放出來的苦大仇深的農村婦女,是紅軍西征使她走上革命道路的戰士。她是寧夏婦女革命的先驅,她的革命事跡至今在同心縣的韋州、下馬關、豫旺城、鹽池、大水坑、狼步掌及環縣等地被人傳頌。
二、蘇玉梅
蘇玉梅生於1891年,本姓楊,參加革命後改名蘇玉梅,家住在今同心縣馬高莊鄉何家渠村,娘家在距本村20華裏的楊新莊。蘇玉梅由於封建包辦婚姻,夫妻不合,為反抗封建禮教的壓迫她離家出走,多年在外為人做飯,打柴下苦工,過著流浪生活。1936年西征紅軍解放了豫旺縣城下馬關後,她看到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打富濟貧,處處為窮人著想,也看到縣政府還有穿軍裝的女戰士,聽她們講要男女平等,反對包辦婚姻,要支援紅軍參加革命鬥爭。於是主動去縣政府要求參加革命工作,時年46歲,大家見她年齡大,打仗行軍不方便,反倒造成拖累,就耐心說服勸阻,但她態度堅決,死活都要跟著紅軍幹革命。大家無奈,就順其自然,她跟著大家一起開展工作,漸漸地成了豫旺縣政府婦女幹部中的一員。由於她長期的流浪生活,深知群眾疾苦,做群眾工作得心應手,深受大家歡迎。她隨豫旺縣委、政府幹部一起在陝甘寧邊界地區打遊擊,戰鬥中幾次被敵人抓去,可她總是裝扮成討飯的,巧言俐嘴騙過敵人,回到同誌們身邊。一次戰鬥中,子彈打掉了她一隻鞋後跟,但她未受傷。又有一次她在戰鬥中失蹤,大家在一起談論這次蘇玉梅恐怕找不到組織了,話音未落,她從門裏進來了。大家笑著說:“蘇玉梅革命意誌堅決,子彈打不上,丟不了,不叛變是個老保險。”於是“老保險”這個雅號傳開了,久而久之便取代了“蘇玉梅”這個真實姓名。王家寺戰鬥中,同誌們被敵人打散,有的被俘,有的壯烈犧牲了,玉梅和13歲的少年同誌張世榮(同心縣馬高莊鄉張家莊人後改名張亞夫)在一起被敵人抓住,盤問他們,說他們是共產黨豫旺縣政府的幹部,玉梅隨機應變給張世榮一個巴掌說:“飯要不上誰叫你把討飯的筐子丟了呢?嗨,這地方飯難要,要不上飯還成了共產黨。”張世榮也機靈地說:“媽,你光怪我,聽著槍響,隻顧了命哪裏顧得上拿筐子?敵人看著一老一少,衣服破爛的樣子,真以為是要飯的就將他倆放了。以後蘇玉梅曆經定環縣、環縣工作,當時環縣趙老五(趙思忠)團匪一麵用武力進攻環縣政府機關,一麵收買叛徒,鬥爭異常激烈。一次組織派她到環縣廟兒掌區了解敵情,依據這裏缺杏子的特點,她趕了頭毛驢,馱了兩筐杏子,戴了頂破草帽,穿得又髒又爛,看不出是男是女,懶懶散散,每到一個院落,趁婦女小孩來換杏子的機會,見機行事,了解情況,順利完成了任務。誰也沒注意到她是環縣共產黨的女幹部。還有一次陝甘寧省獨立五營,住在廟兒掌區高崾峴的村莊裏,當時環縣耿開幫、繆福錄、史彥芳等七股團匪勾結起來,企圖趁獨立五營立足未穩之時,一舉圍殲,此時“老保險”正以“叫花子”身份活動在土匪集結的地方,在敵人行動的前一天,她得知情報,就不顧天黑路險,野獸傷害,拄著棍子,提上討飯籃,摸著山路向獨立五營駐地走去,一口氣跑了15公裏地,向獨立五營二排排長傳廣俊報告了情況,部隊迅速轉移,敵人撲了空。“老保險”就這樣在環縣的耿灣區、廟兒掌一帶時而扮成討飯的,時而扮成做小生意的,有時打扮得不男不女,忽兒河南話,忽而陝西腔,騙過敵人的搜查,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時間長了,人們才私下傳說,常見的那個“叫花子”、“女光棍”原來是共產黨的有名的女幹部——“老保險”。“老保險”後來經老戰友曾任豫旺縣甜水堡區鄉主席張傑的證明和介紹,跟環縣曲子鎮一理發的山西人結婚,1966年病故於環縣。縣人民政府和當地群眾隆重安葬了她。“老保險”沒有留下兒女,也沒有留下任何財產,但卻留下了一個婦女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