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我給斯諾送戰馬(2)(1 / 3)

我所在的班是炮連三排九班,除正、副班長、黨小組長是老兵外,我們都是解放寧夏入伍的回族新兵,為了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族生活習慣,炮連新組建了一個回族戰士班。

黃龍山雨量充沛,土質肥沃,當時我們種的主要是穀子和玉米兩種作物,由於風調雨順,穀子、玉米均生長茂盛,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就在我們開始秋收的時候,接到上級命令,要求部隊突擊完成秋收任務,將糧食交付地方政府,火速下山進入戰備。部隊從黃龍山下來就開赴山東省滕縣,進行戰備冬訓,並且進行改換武器裝備和開展思想政治動員工作。當時的部隊裝備,全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從日本人和國民黨軍隊繳獲的武器,有三八式、中正式、漢陽造、馬克、水連珠、歪把子等五花八門。改裝後全部配備了蘇聯武器,我們八二迫擊炮連改為戰防炮連,配有四門由師炮營下放繳獲日本的戰防炮(又稱小鋼炮),這是一種由3匹騾子牽引的平射炮,其射程威力比迫擊炮大。改裝後的部隊從武器質量、兵器口徑、後勤供應諸方麵都大大改善了,從而更加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政治動員主要是向部隊指戰員闡明美國打著聯合國旗號侵略朝鮮,其罪惡目的是妄圖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朝鮮半島和台灣對我國形成南北夾擊,將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扼殺在搖籃裏,進而破壞社會主義陣營。所以中國派遣誌願軍抗美參戰,就是為了保衛祖國,保衛世界和平。我國政府的立場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得到了社會主義陣營和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因此,我們的出兵參戰是正義的行動,是履行國際主義的義務,經過反複深刻地形勢教育,深入細微地思想動員,雖處寒冬臘月,北風凜冽,戰士們卻不怕凍、不怕累,苦練殺敵本領,提高軍事技術的練兵氣氛空前高漲,紛紛向連隊寫請戰書、決心書,班與班、排與排

之間相互挑戰,隻待上級一聲令下。

奉命過江 赴朝參戰

按照傳統習俗,1951年農曆正月過了3天春節,部隊即奉命開赴遼寧省鳳凰城,做赴朝參戰的最後物資配發工作,主要是配發給養、服裝、彈藥等。當時每個戰士平均負荷70斤左右。我記得是在農曆正月中旬,從丹東過鴨綠江,第一天夜行軍就走了50多公裏,拂曉前部隊進入山溝的樹林裏隱蔽露營。第一夜行軍由於過度疲勞,露營後人們放下背包靠著樹幹就睡著了,連隊幹部、排、班長不時叫醒睡著的戰士,讓站起來活動活動,以防凍壞手腳。我那時才16歲,因為背得東西少(放在炮車上),在行軍中沒有掉隊。但坐下來就呼呼睡著了,如果不是班長叫醒,並逼著踏步活動,也可能腳指頭都被凍掉了。盡管如此,連長當天晚間部隊出發前講話時說,那天行軍和宿營後,全團腳被凍壞的有40多人。

部隊越向朝鮮腹地深入,敵人的飛機白天轟炸得也越頻繁,所以每夜行軍拂曉前必須到達計劃宿營地,並搶時間修築好防空掩體,然後才能休息。記得我們入朝的第五天宿營後,忙忙搶修好防空掩體,東方已發白了,這時大家都進入掩體休息並吃炒麵,有一個叫張定祥的戰士(張家川人)沒有進入掩體。班長催促,他仍有些磨蹭,當班長第二次命令他的話音還沒有落,從南方嗡嗡竄來八架敵機並一連串丟下幾十枚炸彈,有十多枚橫排著落在我們連隊宿營的山溝裏,彈片像雨點般地落下來,張定祥被炸犧牲,一條大腿也被炸飛了。所以,朝鮮戰爭是沒有前後方之分的立體戰爭,有時後方的危險性比前方還大。

過江後,部隊分兩個階段共18天艱苦行軍,才到達誌願軍司令部指定的臨津江北岸青龍山一線。進入陣地後,立即開始了緊張的構築防禦工事,阻擊敵人向三八線以北的反撲。一營機炮連的丁壽山(同心城人,1992年病故)在18天艱苦的行軍中團結互助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這是我們西北入伍的回族誌願軍中第一位榮立戰功的人,當他的立功喜報送到同心後,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全縣人民的抗美援朝熱情。自誌願軍入朝後,經過了四次大戰役,到1951年戰爭在三八線一線處於相持階段,但是美國依其優勢,每天都平均出動3000多架次飛機飛往北朝鮮國土狂轟濫炸,而誌願軍的後勤供給線又是重點轟炸目標,因此,誌願軍的後勤供給極端困難,據說當時從國內給每九個人的給養,前方隻能得到一個人的,其餘的都在運輸途中被飛機炸毀了,所以部隊在青龍山防禦期間,給養供不上來隻好借當地人民的小麥、黃豆磨碎,連皮帶殼煮熟充饑。由於食物單一,造成戰士營養不足,曾使一半的人患上了夜盲症,而當時誌願軍的一切活動大都在夜間,因此,夜間行動基本上是一個明眼人牽著幾個夜盲人,所以那時形勢的惡劣、條件的艱苦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