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序卷的立意和謀篇(2 / 3)

接著再說“昨天”。由於曆史發展不是筆直的而是曲折的,不是平坦的而是崎嶇的。當世界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後,中國封建王朝落伍了,腐朽了。資本帝國主義乘機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天朝上國”的大門,英、美、法、德、俄、日等多國,強迫封建統治者簽訂數百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割去了大片領土,掠走了無數財富,把中國拖進了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在敢於同內外敵人血戰肉搏的中國人民麵前,“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為了挽救亡國滅種的危機,近代中國各階級、各階層提出不同的救國主張和方案,采取不同的道路和方式奮起抗爭,進行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鬥爭。可惜,他們選擇的救亡圖存的目標是錯誤的。在帝國主義時代,幻想通過學習西方資本主義走向獨立富強,無異於與虎謀皮。因為掠奪成性的帝國主義者看好的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原料和市場,他們不容許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同他們分庭抗禮,於是便處心積慮地進行打壓和絞殺,致使曆次鬥爭相繼失敗根本原因就在於:“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曆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

正當苦難的中華民族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從此以後,“中國改換了方向”。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和奮鬥目標。鑒於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明確宣布:“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並以此為起點,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前仆後繼、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鬥爭的基礎上,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起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綜上所述,可對序卷的立意作如下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之不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以2000萬留下姓名和沒有留下姓名的先烈生命換來的勝利成果,每一代、每一個有良知的中華兒女都要銘記和珍惜;中華人民共和國來之不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重建國家”的偉大目標,從理論到實踐艱辛探索28年取得的勝利成果,每一代、每一個有良知的中華兒女都要銘記和珍惜。這兩個“來之不易”和兩個“銘記和珍惜”,就是序卷的主題和主線。

說完序卷立意,接著說謀篇。立意決定謀篇,謀篇服務立意。兩者相輔相成,又相得益彰。

在談謀篇之前,必須明確序卷在《國史稿》中的地位和作用。顧名思義,序卷就是《國史稿》第一卷至第四卷(乃至今後續修的各卷)的長篇序言,承載著敘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來的任務,要求獨立成卷,篇幅可長可短,不必與其他各卷整齊劃一。在這套書中,序卷的時間跨度最長,從170萬年前雲南元謀人出現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篇幅最短(隻有20萬字左右)。第一卷至第四卷,各卷的時間跨度雖短(第一卷7年,1949—1956;第二卷10年,1956—1966;第三卷10年,1966—1976;第四卷8年,1976—1984),但篇幅都比序卷長,均在30萬字左右。這種布局,既體現了序卷與正卷的聯係和區別,又彰顯了《國史稿》的特色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