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廣東省統計局獲悉,11月份的物價比10月份有所上升,進一步表明經濟正逐漸回升。
根據不同內容,電視新聞的導語長度也不盡相同,不同的電視台和不同的新聞節目對導語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中央電視台一般要求導語要精簡,字數大約在50個字(約10秒)左右。但有些地方電視台的新聞導語一般要求比較詳盡,把新聞的諸要素盡量表達出來,通常都在90到130字(約20到30秒)左右。
如在報道開會時,往往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請看報道。
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目前我國的環境汙染情況嚴重,其中人為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會議要求今年必須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防止為發展經濟而對環境造成的人為破壞,請看報道。
鑒於我國人為的環境汙染嚴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要求各地,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請看報道。
第一條過於簡單,沒有寫出實質性的內容。第二條雖然把當前的形勢和會議內容結合起來,但行文有點像工作報告。另外它還忽略了國務院總理在全國的環境保護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這種講話除非是例行性質的,否則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一些新聞節目為了突出強調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對觀眾的影響,導語長短差異有時會很大,長則20_30秒,短則隻有幾秒。但是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信息爆炸帶來的巨大壓力,人們在接受信息包括新聞信息時,往往喜歡直截了當地在最段時間內獲取最主要信息,然後決定是否繼續看下去。因此,新聞導語應盡量簡明扼要,不要有廢話。
2、新聞導語的形式
新聞導語還應根據不同的新聞內容和新聞體裁采用相應的表達方式。雖然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常用的有七種:敘述式、背景式、描寫式、對比式、議論式、提問式和比喻假設式。
(1)敘述式。即把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最有價值的內容用敘述的方式表達出來,是消息類新聞最常用的方法。如:
今天早晨天空下起了小雨,進駐香港的數百輛軍車依然陣容整齊地通過各個口岸。
中關關於中國加入WTO的談判今天中午結束,談判取得成功。
(2)背景式。顧名思義就是先把新聞的背景敘述出來,讓觀眾明白新聞的來源及意義。如:
廣西百色地區田陽縣的永常村過去是出了名的窮山寨。1990年11月,江澤民總書記在廣西考察工作曾到過這裏。事隔6年之後,江澤民重新來到這裏,這個沉寂的壯族山寨再次喧鬧起來。
(3)描寫式。指的是用形象的手法將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描寫出來,目的是增加新聞的現場感和真實感。如:
擁擠的人群,喧鬧的聲音,出人意料的驚喜和無可奈何的失望。今天的社會福利彩票發行出現了火暴的場麵,請看我們的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道。
(4)對比式。指的是通過對比的方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同時也把最具新聞價值的地方凸現出來。如:
近日,本台質量萬裏行電視報道組對全國10大城市114電話查詢台的服務質量進行了隨機調查。發現上海114台的服務最快捷。而個別城市的114台服務質量卻不盡人意,請看報道。
今天中午,今年第四號強熱帶風暴正麵襲擊汕頭市。在抗風鬥爭麵前,卻發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