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電視新聞稿的特點(2)(1 / 3)

電視新聞中的新聞稿屬於聽覺語言的範疇,所選用的語言和詞彙包括詞彙的搭配都要適合觀眾的聽覺習慣,力求做到口語化,通俗易懂。近年來興起的“說新聞”其實就是把新聞由原來的書麵化、播音腔改為口語化、平民化,盡量拉近與觀眾之問的距離,讓觀眾覺得是在聊天,不是在說教。當然,新聞播報是否真的需要改成聊天一樣,在學術界和電視行業內還在爭論不休,見仁見智,我們在這裏不作探討,但口語化肯定是電視新聞稿寫作的基本要求。

所謂口語化,是相對於書麵化而言的,指的是經過加工的口頭語言,簡稱電視口頭語言。電視觀眾是普通的老百姓,性別、年齡、經曆、閱曆、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記者寫稿時,應該注意盡量將新聞表達的通俗易懂。“英國報業之父”笛福說:“我的寫作原則是假設對五百個不同職業的群眾講話,而使每一個人都聽得懂。”口語化和通俗易懂的目的都是希望觀眾更好地理解接受所傳遞的信息。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將專業術語改為通俗的新聞語言

比如有這麼一段文字:向香港輸送的蔬菜要求都很嚴格,農藥含量要控製在5個BPM以內,而國家標準才15個BPM。這裏BPM是表示化學含量單位的一個專有名詞,一般觀眾是聽不明白的,要解釋其具體的含義不但很噦嗦,而且沒有必要,其實可以改成:向香港輸送的蔬菜要求很嚴格,農藥含量隻是國家標準的三分之一。

2、多用短句,少用長句、倒裝句

例如:人們著力研究培育具有高光效、低呼吸消耗、光合機能保有時間長,葉麵積適當,株型長相有利於田間群體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的棉花新品種。

這是一個相當長的句子,主語前有5個並列定語。如果就這樣播出去的話,觀眾聽了下半段忘了上半段,聽了半天也不知道說什麼,傳播效果極差。如果改為:

人們正在研究培育棉花新品種,這個新品種具有一係列的優點。高度、生長形態和葉子生長麵積都有利於通風和接受陽光,養分的消耗也比較少,並且能在較短時間內生長成熟。

長句變成了多個短句,一開始就點出主語,棉花新品種,然後才說出它的優點。這種句式符合人們日常生活的習慣,也通俗易懂。

此外,倒裝句作為書麵文章的一種句式,可以增強語勢,使人覺得有變化,字麵活潑,但作為聽覺語言而言,應該少用,因為聽覺總是以直線順序為最佳接受方式。例如:

“我們不再是你的老師,我們現在是兄弟!”這是德國利渤海爾出口公司總經理米歇爾利斯先生今年11月在對海爾集團進行友好訪問時發出的由衷感慨。

這個句子不但倒裝,還是一個複合句,觀眾稍不留意就聽不明白,可改為:

今年11月,德國利渤海爾出口公司代表團對海爾集團進行友好訪問時,總經理米歇爾利斯先生由衷地說:“我們不再是你的老師,我們現在是兄弟!”

3、少用書麵語、單音詞。多用口語詞

詞彙有書麵語言和口頭語言之分,書麵語言不符合觀眾的聽覺習慣,也不夠親切生動,如果能改為口頭語言則更加通俗易懂。

例:至此——到目前為止、詢問——打聽、部署——安排、導致——造成、日益——越來越、即將——就要、之所以如此——能夠這樣

單音節隻有一個音節,雙音詞有兩個音節,能給觀眾留下更深的印象。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使用雙音詞,這樣一來顯得更親切。而且雙音詞表達意思更完整、準確和具體。

例:已——已經、雖——雖然、因——因為、並——並且、自——自從、曾——曾經

4、避免使用引起歧義和誤解的詞彙

漢語中有許多同音異義的詞彙,寫新聞稿是尤其要注意這點,盡量避免使用,換一種方式表達,以免引起聽覺誤差。

例:切記(切忌)——定要記得、期終(其中)——期末、預見(遇見)——預計到、全不(全部)——全部都不、童稚(同誌)——童真

5、合理重複,少用代詞和簡稱

例如:(導語)近日,香港與澳大利亞聯手合作,打掉一個走私毒品團夥,查獲價值10億港元的毒品。

(正文)這次行動是兩地警方的首次合作……

這則新聞中,雖然導語已經說了是“香港和澳大利亞警方”,但由於電視新聞是線性傳播,而且觀眾不一定是從頭看到尾,也不一定是非常認真聽,也可能是中途打開電視機。新聞稿中應在適當時候,特別是另一段的開頭進行必要的重複“香港和澳大利亞警方”,而不是簡單的使用代詞“兩地”。這種重複並非多餘,而是一種合理重複,它可以使觀眾更明白傳播者所要傳遞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