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14日,新聞報道江澤民主席訪問新西蘭,畫麵上當地的毛利族手持長矛,搖旗呐喊,氣氛十分緊張。隻見江澤民小心翼翼地與一個毛利人周旋,這時候全場的毛利人又是一陣鼓噪。聽到新聞的解說才知道,這是當地毛利人歡迎來賓的一種傳統儀式。古代的毛利人通過來客撿起和傳遞矛頭的方向,判斷對方是敵人還是朋友。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電視畫麵傳遞給觀眾的雖然是百分之百的真實畫麵,但清楚傳達給觀眾的信息卻可能隻有很少。但我們並非是否定畫麵在新聞節目中的重要性,恰恰更應該重視畫麵的作用,在新聞節目中,重視現場,到現場去抓拍、搶拍,現場的人物,現場的氣氛,現場的細節都需要通過畫麵來展現。
3、聲畫關係的處理
在電視新聞實際工作中,處理新聞稿和畫麵的關係即聲音與畫麵的關係是關鍵。要做到聲畫合一或聲畫對位,避免出現“兩張皮”。
聲畫合一指的是聲音和畫麵所指向的對象是相同的,聲音和畫麵的內容完全一致。如下麵這條報道火山爆發的新聞就是采用了典型的聲畫合一的手法:
畫麵
文字(聲音)
火山口冒煙
火山猛烈噴發
熔岩淹沒森林
大批村民和救援人員在觀看火山噴發
火山在爆發之前冒出大量濃煙,上午10點開始了大規模的爆發。火山灰直衝雲霄,熾熱的熔岩從山上奔騰而下,大批樹木被霎那間淹沒。
幸而村民早已撤離,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聲畫對位即聲音和畫麵各自獨立,相互配合,表現共同的含義或內容,但聲音並不是簡單地重複、說明畫麵內容。例如:
畫麵
文字(聲音)
小食店有一些濃煙
消防人員正在噴水
消防車
店裏遍地是水和餐具
旁觀者接受采訪
小店外景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外景
今天上午10點左右,廣州市恒福路一小食店突然發生爆炸,並引起大火。3輛消防車在15分鍾後趕到現場,迅速撲滅大火。
事故中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死者是小食店的一位廚師,受傷者中有兩名是店員,其他兩名是食客。據了解,兩名食客事發時正在小吃店用餐,被爆炸的氣浪所傷,目前已被送往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救治。
“兩張皮”指的是新聞的聲音和畫麵是不對應的,所指向的對象是不同的。比如一篇報道某市經濟發展情況的新聞,配音已說到商業,畫麵卻是工廠生產線工人的生產鏡頭;配音已說到農業了,畫麵卻還是商店的鏡頭。再比如報道省政府召開工作會議要整頓農藥市場的新聞,配音中有一大段說到目前農藥市場的情況,新聞的畫麵卻從頭到尾都是會議鏡頭,這些都是典型的“兩張皮”。這種現象主要是同記者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態度有關。近年來,由於新聞競爭和媒體的重視,“兩張皮”現象已比較少見。新聞稿與同期聲采訪的關係
同期聲采訪主要是記者對新聞事件的當事人、知情者、權威人士或其他相關人員的采訪。同期聲采訪由於能提供相對原始的信息,比由記者轉述具有更強的客觀性、真實性和感染力。記者轉述用第三人稱,采訪用的是第一人稱。例如有一條新聞稿報道洪水帶來的損害時這樣寫:
一位農民抑製不住內心的傷痛:(采訪農民的同期聲)“啥都沒有了,吃的、穿的、戴的全都完了,連雙筷子都沒給我剩下。”
這段內容采訪記者雖然可以直接用文字在新聞稿中表述,但使用同期聲采訪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清楚了同期聲采訪的重要性,就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電視新聞一般是一分鍾到兩分鍾一條,長度有限。而同期聲采訪的語速較慢,一般是一分鍾120—150個字,現代新聞播音的語速是每分鍾250—270個字。同期聲采訪如果用得太長、太濫,就會使新聞節奏變慢,影響傳播效果。記者每次同期聲采訪到的素材都很多,哪些該在新聞稿中表述,哪些該用同期聲采訪,值得記者好好花心思。新聞稿和同期聲采訪的關係是相互配合,互不重複的,要盡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最多、最重要的信息。目前,部分電視新聞中的同期聲采訪隻是一種陪襯作用,或與新聞稿重複,內容完全可由新聞稿表述。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