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3 / 3)

同時,“魔術”還破譯了東京命令野村將“第十四部分”於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整遞交美國政府”的電文。

情況緊急,陸軍情報局遠東科科長布拉頓上校立即向馬歇爾參謀總長的寓所打電話,但到處找不到馬歇爾。

美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將軍雖然昨夜獲知日本最後通牒的前十三部分,可是,此時他仍然在自己寓所的院子裏悠然地散步,直到上午10點,斯塔克才蹣跚地到達海軍部。當他看完日本“最後通牒”的“第十四部分”之後,海軍情報局局長威爾遜向他建議:“現在是否立即用電話同金梅爾司令聯係一下?”斯塔克慢慢地把手抻向電話機……,忽然,他想起了一件事情,又把手縮了回來,說道:“電話還是不掛了吧。”改變其主意的理由之一是:在黎明前妨礙金梅爾的晨睡是一種罪過。

顯然,從各方麵情況綜合來看,美國人對日本人的偷襲不僅知道,而且知道得相當清楚,為什麼要幹挨打哪?這是有很深刻內在原因的。簡單說來,就是:你要用計,那麼我就將計就計,順便把你引入我的圈套之中!

那是在11月25日,美國華盛頓的白宮裏,召開了最高軍事會議,總統、國務卿赫爾、陸軍部部長**生、海軍部部長諾克斯、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以及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這些國務院、陸海軍方麵的顯赫人物全部到會。赫爾首先在會上發言,說:“幾乎沒有希望同日本達成協議……日本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突然用武力開始新的征服行動……日本也許會把突然襲擊作為其戰略的主要之點。”羅斯福強調指出:“我們也許在下星期內就會受到日本的進攻。但要設法在不遭受太大危險的情況下,使他處於放第一槍的地位!”

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提交《備忘錄》給日本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特使來棲三郎後,同時通知美國軍部,軍部立即對夏威夷美軍當局發出警告令:“美軍勿先動手,先讓日本動手。”

羅斯福以夏威夷為誘餌,采取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戰略,其中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1937以來,新的世界陰影已投射到地球上,在東方,日本帝國主義悍然侵略中國,在西方,德意法西斯在歐洲和非洲燃起戰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卷入歐洲戰爭的慘痛教訓,還像石磨一樣壓在美國人心頭,因此,美國有很多人反對與歐洲結盟、反對幹預其他大陸的戰爭。

羅斯福清楚地看到了戰爭的威脅,為著教育群眾,克服孤立主義,1937年10月5日,他發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說。他以大量的、無可辯駁的事實曆數了法西斯的種種罪惡行徑,然後以形像的語言指出:“世界上無法無天的瘟疫正在蔓延,看來這是不幸的事實。每當一場侵害人身健康的瘟疫初起時,社會上都會讚同並實行隔離病人,以資保障居民的健康,防止疾病蔓延。”這就是後來被人們所稱道的“防疫演說。”

在這次廣播演說中,羅斯福還暗示:美國不能排除卷入戰爭的可能。

就是這樣的一篇演說,當時竟然在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孤立主義者們大為惱火,紛紛指責羅斯福是要把美國拉入戰爭的可惡泥淖之中去。

尤其是美國的各軍火廠家以及與軍需有關的廠家,反對更為強烈。他們從戰爭爆發後就連續接到了日本人的大批定貨單,飛機、汽車、屑鐵、製造軍火的機器以及皮革和鋼鐵都大量的從美國運往日本。

1937年美國屑鐵對日輸出比上一年增加了3倍,為著從美國運輸大量汽油,在戰爭開始兩個月之後,日本政府曾一次租用了32隻運油船,日本償付美國的貨款現金就達2.5億美元,同情中國的人反對施行中立法,但美國的軍火商們卻乘機發了一筆大大的戰爭之財。

這種戰時的盈利似乎將英、美一部分人的頭腦弄昏了!美國的富翁們忘記了日本破壞他們在中國傳統的“門戶開放政策”,對於日本對華侵略所帶給美國將來的損失他們也不加考慮,美國南部的植棉人對日本在中國華北擴大種棉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後果也不加考慮,仍然一味地反對羅斯福總統參加國際反法西斯合作!

隨著戰爭的不斷升級,民眾的認識有所改變,輿論也在逐漸轉向,羅斯福設法說服民眾:“我國的安全現在和將來都是同西半球及其鄰近海域的安全聯係在一起的。我們不得不認識到,空中傳來的每一句話,大洋中航行的每一條船,互相爭奪的每一個戰役都會影響到美國的未來。”

但不幸的是,羅斯福所擁有的能影響局勢和約束侵略者的手段是極其有限的,盡管1939年的美國在潛力上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由於心理和物質上的種種原因,美國並不能有效的發揮它的力量,當時的美國人民對國際事務很了解,對法西斯國家和它們所宣傳的那一套毫不喜愛,但是,他們還不準備在全世界擔負起大國的責任,也不相信他們有什麼必要卷入在他們看來對西半球的安全並不重要的那些活動中去,而這種心理狀態,政府內部在一定程序上也有,所以要有一項強硬的政策就不可能了。

當時有人撰文說:“我們反對總統用實力威脅來維護歐洲均勢的那種政策……我們相信和平的道路是我們保持中立,而不是偏袒一方,是友好,而不是恐嚇。”

盡管總統的參預意識還遭到相當人數的激烈反對,但是羅斯福深信,一旦戰火燒到了美國頭上,輿論將會改變。因此,羅斯福隻有將計就計,隻有讓法西斯來充當這一艱巨的說服工作,也就是說,用盡可能小的戰爭損失換取民眾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