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成長和成功,一樣都不能少(3)(1 / 2)

孩子自殺誰之過

現在社會,人們的生活、物質水平越來越高,但是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卻直線下降,這其中,包括很多青少年在內。按理說,青少年正處於花一般的年齡,應該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可是,讓人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有很多青少年會選擇自殺,會輕易放棄自己美好的生命。究其原因,是因為現在的青少年遭遇到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例如自卑、抑鬱、壓力過大、不能正視挫折等,都會讓他們對生命失去信心。

沈陽一名16歲的女中學生因高考成績不理想,失望之餘竟服藥自殺。高考後,她像其他學生一樣,熱切地等待著高考的成績。7月5日晚,她和父母一起撥通了信息台的電話,輸入了考號,電話中傳出四百八十二的報分,滿懷希望的她瞬間失望至極。她知道這個分數與她所報的大學“無緣”了。父母見女兒情緒低落,忙安慰她,讓她不要傷心。但父母沒想到女兒竟會想不開而走上絕路。

2001年11月20日,新疆石河子122團中學初三(3)班4名花季少女,在開完家長會的當天下午相約喝老鼠藥自殺。其中兩名因搶救無效死亡,一名女孩至今仍躺在醫院急救室裏,另一名幸存的女孩事發後休學在家。據悉,11月10日,石河子122團中學公布了期中考試成績,並排了名次。這4位女生名次排在年級的後麵,由於害怕家長責罵,她們便商議一起服老鼠藥自殺尋求解脫。

父母錯誤做法:對孩子指責而不是支持

雖然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但由於很多父母對孩子寄予了過高的期望,他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想通過子女的學習成績與將來的事業成功來彌補自己過去未曾獲得的心願。一旦付出與收獲有了很大的落差。父母的內心就會表現出不平衡。這時,往往還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應,不是對孩子數落責罵,就是拳腳相加,使孩子深深感到家庭的巨大壓力而處於緊張、焦慮、不安之中,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逃避現實。

此外,還有一些家庭父母之間衝突較多,甚至充斥著家庭暴力,或者父母對孩子是一種消極的拒絕態度,他們獲得支持很少。可以說喪失家庭支持或家庭支持不足是能夠預測他們企圖自殺的一個很重要變量。另外,據調查顯示,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自殺的概率基本上是非此類家庭孩子的兩倍。

心理專家建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為父母,可能很不容易理解孩子自殺的極端行為。他們總是覺得,孩子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比自己小時候要強出好幾倍,還有什麼令孩子不滿意的呢?而自殺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人采取自殺行為,通常與他的物質生活水平沒有什麼關係,主要是因為家庭、社會等因素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無疑,孩子的極端行為會給自己、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傷害和損失,所以,助孩子走出心理陰影,防止孩子走向極端,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一位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1.父母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現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化。心理不健康,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還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心理疾病。因此,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讓孩子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和堅強的性格。

2.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親密、良好的親子關係,當孩子得到大人的關愛、理解與尊重時,他們就不會產生情感空缺,因而也不會走向極端。

3.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如果孩子因為受挫而長時間沉湎於焦慮與痛苦中是非常危險的,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挫折,讓孩子把內心的痛苦、失望說出來,孩子就會感到輕鬆些。這時,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訓斥或懲罰孩子,而是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並協助孩子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