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對我們的產品覺得怎麼樣?”
“不錯,還可以。”
“您還覺得哪裏不滿意嗎?”
“我覺得沒有什麼可挑的地方了。”
“那您需要這樣的商品嗎?”
“需要啊,但是,我還需要在考慮一些。要不你等幾天再來吧。”小敏眼看著交易要泡湯了,很著急,想著為什麼既然她需要,但是還要等幾天呢?小敏突然想起來客戶在剛開始的時候說起鄰居家也這樣的商品,小敏明白了,客戶可能是擔心自己買貴了,於是說:“您剛才說你的鄰居也買了這樣的商品,你應該到鄰居家問一下,看看使用情況怎麼樣?”
“是的,鄰居家前幾天買了一個一摸一樣的,要不我問一下。”
“您應該問一下,有比較才有鑒別嘛!”
不一會,這位客戶從鄰居回來了,高興地接受了小敏推薦的產品。
有些客戶有時候會嘴上說行,卻沒有實際行動,一貫的說辭就是再考慮考慮,給銷售員一種模棱兩可的感覺,其實針對這種情況,銷售員首先要聽出客戶的弦外之音,通過表情、言語找出其猶豫的真正原因。因為銷售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客戶有什麼難言之隱,這就需要銷售員細心的觀察和耐心體會。可以通過詢問,探明真情,然後就事論事,解決問題。
攻心方略
1.旁敲側擊,尋找根源
銷售員:你對產品的質量感覺還可以吧,我們簽一下單吧。
客戶:等等吧,我再考慮一下。
銷售員:這批貨這麼多,您需要和其他人溝通一下嗎?
客戶:我想我應該打個電話問問總經理。
很多客戶已經銷售員談得差不多,馬上要成交的時候,又會找出一些理由來搪塞銷售員,讓銷售員措手不及,其實,這個客戶不一定是不要你的產品,隻不過是自己做不了主罷了,這就需要銷售員給客戶一個台階下。
2.動之以情,引出苦衷
銷售員:您既然需要這個產品,我給你開發票吧。
客戶:我還要再想想。
銷售員:行,您考慮一下,您看您供著兩個孩子上學,真是不容易,這個商品還挺貴的,要考慮一下,如果您還覺得價格高的話,我再給您讓一點吧。
客戶:那敢情好啦。
很多的時候客戶很想買銷售員推薦過來的商品,可能覺得價格高了,或者產品質量不滿意,但不好意思說出口而故意拖延,這個時候銷售員就要善於發現客戶的隱衷,做出一點讓步,滿足客戶的隱衷。
3.拋磚引玉,撬開隱衷
銷售員:既然我們談得這麼愉快,那事情就這麼定了。
客戶:我們還要再研究研究。
銷售員:也好,如果事情成交以後,我們公司會對你有所重謝的。
客戶:客氣了,我們會很快給你答複的。
很多時候,客戶想要銷售員適當地給自己一些回扣,但是又不意思說白了,隻有拖延,讓銷售員明白。此時,銷售員就要學會拋磚引玉,試探一下客戶是否是這個意思,或者是其他什麼難言之言,想辦法撬開用戶的金口。
五、給喜歡抱怨的客戶發泄的機會
在銷售的過程中,銷售員難免會遇到客戶各種各樣的抱怨。有的時候這種抱怨的矛頭甚至直指銷售員本身。客戶的抱怨可大可小,銷售員不能妥善處理的話,則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
客戶抱怨對銷售員來說,確實是件比較棘手的事情。但是喜歡抱怨的客戶也是一批很好的潛在客戶,他們隻不過是借著這個機會發泄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滿,而當他們發泄過後,他們也會對你聆聽表示感激,繼而也能和你談及銷售的商品。而銷售員也可以把客戶的抱怨當成了解客戶需求的重要通道,發現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存在著哪些缺陷,從而能有效地改正錯誤,彌補自己的不足。
莉莉是某公司的銷售員,主要負責電熱設備的銷售,一天,莉莉心情愉悅地去附近的小區進行銷售,頭幾家還不錯,盡管沒有買,但是對莉莉還是很客氣的,但接下來,莉莉就遇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客戶。
“你是幹什麼的?”一個退休的老人不耐煩的問道。
“我是XX公司的銷售員。”
“又來騙人了,你們銷售員都是騙子高手,一點都不可信。”
“是嗎?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是不會買你的東西的,我根本就不相信銷售員,你們賣的東西都是些次品,質量根本就不過關。”莉莉一頭霧水,但是心裏想著老大爺可能是上過銷售員的當。
“大爺您再說說,我想知道是怎麼回事。”
老大爺對著莉莉一通指責和批評。老大爺以為莉莉聽了一定很生氣,馬上就會走的。但是莉莉卻說:“大爺,我不知道我的假同行對您做了什麼,但是我誠摯地代表他們向你道歉,您可以跟我說說你為什麼會這麼看待銷售員呢?”
老大爺看著莉莉認真的態度,心也軟了下來,對剛才莉莉的態度也感到很不好意思,於是他說了他上了銷售員的當,以及事情的經過,說完以後,莉莉又對這位老大爺的遭遇表示同情,也真誠對老大爺道歉,而老大爺也喜歡上了這個熱情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