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吧,”我說,“我要給這本書題名為《兒童十字軍》。”

這次談話之後她成了我的朋友。

奧黑爾和我停止了回憶,來到起居室,談論別的事情。我們很想知道真正的兒童十字軍是怎麼回事,因此奧黑爾便翻閱他的一本書,法學博士查理·麥凱所著《異常流行的欺騙和大眾的狂熱》,一八四一年初版。

麥凱對所有的十字軍都評價很低,他卻感到一次兒童十字軍比十次成年人十字軍其卑鄙程度不小多少。奧黑爾大聲朗讀下麵這段佳作:曆史以其莊嚴的篇章告訴我們十字軍參加者隻不過是些無知的野蠻人,他們的動機純粹是執拗和偏見,他們的道路布滿了血和淚。但另一方麵,傳奇文學卻誇大了他們的虔誠和英雄主義,用最熱烈而激情的色調描繪他們的美德和高尚行為,描繪他們為自己贏得的不朽榮譽和為基督教作出的偉大貢獻。

然後奧黑爾又朗讀下麵一段:那麼這一切鬥爭的重大成果是什麼呢?歐洲耗盡了數以百萬計的財富和兩百萬人民的鮮血,而一小撮爭吵不休的騎士卻占據巴勒斯坦百年之久!

麥凱告訴我們,兒童十字軍始於一二一三年,當時兩個僧侶想在德國和法國招募兒童軍,然後在北非把他們賣給別人當奴隸。

有三萬名兒童自願參軍,他們以為是去巴勒斯坦。麥凱說,他們無疑是些被遺棄的、懶惰的兒童,充斥於各大城市,沾染了各種惡習,膽大妄為,肆無忌憚。

教皇伊諾森三世也認為他們是去巴勒斯坦的,他激動地說:“當我們沉睡時,這些孩子卻醒了。”

用船把大部分孩子運出馬賽港,其中大約半數在船隻失事時淹死。另一半到達北非後被販賣了。

有的兒童出於某種誤會跑到熱那亞去報到,那兒並沒有販奴船來接他們,卻有些好心人供給他們吃住,和藹地詢問他們,然後給了他們少量的錢和大量的勸告,把他們送回家。

“熱那亞的那些好心人可真好哇!”瑪麗·奧黑爾說。

那天晚上我睡在一間嬰兒臥室裏。奧黑爾在我的床頭桌上放了一本書。這是瑪麗·恩德爾寫的《德累斯頓,曆史,舞台和畫廊》,此書於一九○八年出版,前言是這樣開頭的:我希望這本小書對讀者有所幫助。本書企圖使英語讀者概括了解德累斯頓在建築上如何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在音樂上,由於幾個人的天才,如何達到今天的盛況;本書還著重指出藝術上幾個永恒的裏程碑使該城的畫廊經常吸引畫家到這裏來尋求雋永的印象。

再往下我讀到以下的曆史:

如今,一七六○年,德累斯頓遭到普魯士人圍攻。七月十五日開始炮擊。美術陳列室著火。許多名畫被運往柯尼施泰因,但有些已被炸彈碎片嚴重損壞——特別是弗朗西亞的《基督的洗禮》。而後,莊嚴的十字架教堂的塔樓——月夜觀察敵人動靜的瞭望哨,也被大火吞沒了。這座教堂後來屈服了。與十字架教堂的可憐的命運相反,聖母院的圓頂雖然遭到普魯士炸彈陣雨般的襲擊,弗裏德裏克最後被迫停止圍攻,因為聽說他所征服的要地格拉茨危急。“為了不致失去一切,我們必須到西裏西亞去。”

德累斯頓遭到的破壞是慘重的。當學生時代的哥德訪問該城的時候,他還能看出那一塊塊糟透了的廢墟而感慨說道:“從聖母院的圓頂上我看到散布在這井井有條的城市中心的一塊塊討厭的廢墟,聖母院看守人在一旁向我稱讚建築師的本領,說他已考慮到這令人不快的情況,把聖母院和圓頂造得堅不可摧。然後這位善良的看守人把四麵八方的廢墟指給我看,沉思地、言簡意賅地說:“是敵人幹的!①”

【①此處引用哥德的話,原文為德文。】

第二天早上,我和兩個小女孩在華盛頓當年渡過特拉華河的地方過了河。我們到了紐約世界博覽會,看見了福特汽車公司和沃爾特·迪斯尼①所設想的過去情況,並看見了按通用汽車公司設想的未來世界。

【①美國著名的動畫片製片人。】

關於現在,我自問自:它有多寬、有多深,我有多少東西能留存。

後來,我在衣阿華大學著名的創作講習班開了兩年創作課。

我陷入了非常可愛的麻煩,不久又脫了身。我下午教課,上午寫作,誰也不準來打擾。我當時在寫德累斯頓那部名著。

大約就在那時,一位叫西摩·勞倫斯的好人給了我一份寫三本書的合同,我說:“好,三本書的第一本是我的那本名著德累斯頓。”

朋友們都叫西摩·勞倫斯為“山姆”。我現在對山姆說:“山姆——給你書。”

山姆,這本書又短又雜亂,因為關於大屠殺沒有什麼聰明話好說。人們設想大家都死去,不會再講什麼或要求什麼。人們設想大屠殺之後非常寂靜,實際上也的確如此,隻有鳥兒除外。

鳥兒又說些什麼呢?難道對大屠殺就叫叫“普—蒂—威特”之類算完了嗎?我曾告訴我的兒子,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參加大屠殺,聽到屠殺敵人不應當感到得意和高興。

我還告訴他們不要為製造屠殺機器的公司工作,對認為需要這種機器的人要表示蔑視。

如我所說,我最近曾與友人奧黑爾重返德累斯頓。我們在漢堡、東柏林、西柏林、維也納、薩爾茨堡和赫爾辛基過得很愉快,在列寧格勒也一樣。這對我很有好處,因為我看到了為今後我要寫的小說構思故事的種種可靠背景材料。其中之一將稱之為“俄羅斯的奇異風格”,另一個將是“禁止接吻”,還有“金元大棒”,“如果偶然有機會”,如此等等。

如此等等。

有一架西德漢莎航空公司的飛機由費城飛經波士頓,再飛往法蘭克福。奧黑爾打算在費城上飛機,我準備在波士頓上飛機。

我們於是離開了。但是渡士頓有大霧,沒有通話聯係,飛機隻能從費城一直飛往法蘭克福。我在波士頓無所事事,漢莎航空公司把我和其他幾個無所事事的人用小汽車送往旅館,度過了無所事事的夜晚。

時間無法消磨。有人玩弄時鍾,不僅玩弄電動鍾,而且玩弄發條鍾。我手表上的秒針顫動一下就算一年①,然後再顫動又算一年。

【①作者為下文的時間旅行埋下伏筆。】

我完全不能這麼做。作為地球上的一個凡人,我隻能相信時鍾和年曆。

我帶了兩本書,準備在飛機上看的。一本是西奧多·羅斯克的《詠風詞》,其中我讀到這樣的詩句:

我慢悠悠地醒來,醒而複睡。

於無畏時知命,

於不得不去處知情。

另一本書是艾麗卡·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賽林納和他的夢幻》。

賽林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一名勇敢的法國士兵——後來他的頭蓋骨震裂了。從此以後他不能入睡,而且老聽到腦袋裏嗡嗡的聲音。後來他當了醫生,白天給窮人看病,晚上則通宵寫怪誕小說。他寫道:沒有與死亡跳過舞,就不可能有藝術。

真理即死亡,他寫道,我已盡可能地與它進行過恰當的鬥爭……與它跳舞,給它飾以彩燈,與它跳華爾茲圓舞……給它披上彩帶,使它愉快……

時間使他煩擾。奧斯特洛夫斯基小姐使我想起“按分期付款的辦法購買死亡”中的奇異情景,賽林納想賽止住街上人群的喧鬧,他在紙上大聲疾呼:讓他們停下來……不要讓他們再動一動了……喂,讓他們站住不動……永遠地!……這樣他們就再也不會消失了!

我在旅館房間裏翻閱基甸①聖經,找關於大毀滅的故事。日頭出來後,羅得到了瑣珥。當時上帝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到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裏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①基督教旅客團契,它的一個活動是把聖經放在旅館房間裏。】

就這麼回事。

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城裏住的都是壞人,沒有他們,世界還好些。

羅得的妻子被勸告不得回頭看這些人的家鄉。但是她卻回頭看啦,我感到她這一點很可愛,因為這是非常合乎人情的。

她為此被化為一根鹽柱子。

就這麼回事。

人們不許回頭向後看,我以後一定不再向後看了。

現在我已經寫完了我們這本關於戰爭的書,下次可要寫一本有趣味的書啦。

這本書是一個失敗,而且不能不如此,因為它是由鹽柱子①寫的。書的開頭是這樣的:

聽:

畢利·皮爾格裏姆掙脫了時間的羈絆。

書的結尾是這樣的:

普-蒂-威特?

【①作者在這兒開玩笑,因為他回顧戰爭,向後看了,也可能變成鹽柱子,但富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