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煉收獲財富生命從來精彩
就是這位92歲的老人——當年的周益寬政委,建隊伊始就要求球隊置於軍隊的土壤,要嚴格訓練、敢打敢拚、強悍硬朗、快速靈巧,體現軍人士氣,鍛造軍人的品格。兵團首長是這樣錘煉這支球隊的——
在台風肆虐海島的季節,球隊被安排到災情最重的連隊體驗生活,與職工同住茅草房、共點煤油燈,一起吃醬油拌冷飯,一起開展生產自救,感受基層戰天鬥地的頑強精神;沒有重大比賽任務時,兵團球隊被安排到各師各團巡回打教學比賽,將兵團球隊的作風、球藝傳遍海南、湛江的每個角落;1973年以馬季、唐傑忠帶領的中央說唱團到海南慰問演出時,球隊被安排坐在兵團首長的前排,讓球員近距離接觸高品位藝術的熏陶;平常空餘時間,周政委常帶上一班40歲以上的首長們到訓練基地與女籃打熱身球賽;但凡大賽過後,周政委總要親自給球隊點評賽事的精彩瞬間,指出尚需改進的環節……正是這批可敬可愛的首長,鍛造了球隊隊員堅毅的意誌,追求卓越的心氣,嚴律己寬待人的胸襟。這些就是我們收獲的財富,受益終身。
32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隊友們有的已成了教授、專家、醫師、國家公務員;有的下海從商擁有了自己的實業和拓展空間;有的出國定居過著悠閑生活,退休在家頤養天年;有的至今仍活躍在體育戰線,各有各精彩。過去曾經在這個集體奮鬥、拚搏過的四五十人,而今分散在亞美兩大洲四個國家近十個城市裏。當年的兵團球隊,曾以團結拚搏的作風和優異驕人的戰績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集體。時至今日,這個集體仿佛依然存在,它依然團結,依然活力十足。大家感覺上好像從未離開過這個令人向往、叫人迷戀、讓人懷念、使人羨慕的大家庭。
年代不堪回首真情依舊溫馨
兵團球隊誕生於“文化大革命”那個人性被扭曲的年代,但在兵團球隊這個集體中,沒有階級鬥爭,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利益交換,你置身其中,隻有兄弟姊妹情誼,感受到的隻是真心;在兵團球隊,經濟物質的匱乏不言苦,枯燥單調的訓練不言累,能者為師,勇者無懼,這個團隊給你的是一種信心;在兵團球隊,你的努力會被承認,你的付出得到回報,你的人格會受到尊重,你曾受創傷的心靈在這裏可以得到撫慰,在這個大家庭,倡導的是一種愛心。
球隊的故事隨時光流轉,在每一個親身體驗過這種生活的隊員腦中曆久常新,真誠的情感在隊員心間永久留存。鴻雁傳情,促成了16位球友在兵團球隊覓到自己的另一半,喜結連理組建了8戶幸福的家庭。一支在上山下鄉的浪潮中成立、存在隻有5年曆史而已解散了32年的球隊,時至今日,僅憑老首長的一聲召喚,幾十號人不遠萬裏迅速集結,這種感召力如何形成?答案很簡單:因為在這個集體中,你時刻都能感受到的是真誠——無論是對待隊友還是對待生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