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縈三門坡(1 / 1)

王菲一師三團(三門坡農場)

屈指細數,離別海南已三十二載。多少回,夢境仍枕著我在三門坡農場七十六個月的知青生活,酸甜苦辣常在夢中縈回:新光分場紅星班的茅草棚,錄下了我十六歲無助的哭泣;東山二隊的石瓦房,記下了我十八歲無奈的歎息;鬱鬱蔥蔥的橡膠林,刻下了我青春年少的足跡……

1969年8月25日下鄉,1976年元月17日回城。盡管滿頭烏發已悄然變為縷縷銀絲,可心,依然係著三門坡那片熱土。

1991年暑假,愛懷舊的我,第一次攜帶八歲的囡囡返回三門坡。她,望著媽媽割過的橡膠樹,喝著工人剛摘擷的椰子水,囡囡的雙眸寫滿了好奇和新鮮。

自1991年始,我曾先後六次重踏紅土地,其中三次與囡囡同行。我的同齡人——留守於農場的梅縣青年(現彼此年近花甲了)陳茂名問:“海南有什麼值得你留戀的呢?”我不假思索道:“你們不值得留戀嗎?”是的,值得留戀又何止一個人?當昔日的痛楚已成為故事,時間如涓涓細水慢慢地清洗和熨平傷痕,苦澀的經曆漸漸演變成永遠放不下的回憶。我一次又一次故地重遊,有點發傻去尋覓可一不可再、青春不複返的光陰。執著的我,連囡囡的畢業設計也建議她與知青年代結緣。

2007年10月19日,為了囡囡《知青會館》的畢業設計,我再次陪伴之飛回海南三門坡農場取材。

同年12月19日,畢業設計在美院美術館展出時,我特意邀請場友呂靜儀前來觀展,在《知青會館》展板和圖冊前她足足停留了大半天,沉思許久後說道:“好像等會就要到知青會館一樣。”能夠如此觸動這位在三門坡農場生活了十餘載的老知青的心,並獲得老師九十分的評價,足以證明囡囡的畢業設計是一份成功的作品。讓一代知青感到欣慰的是,曆史不會忘記他們。昨天,知青是好樣的;今天,知青後代也是好樣的!

笑靨如花的季節在三門坡嗟跎,如水的眷戀在夢中縈繞……

注:原三門坡農場現改為紅明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