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哈佛財富心理課——賺錢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1)(3 / 3)

自己就是金錢的主人

現代人每天都在為生活疲於奔命,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有些人甚至以此為人生目標,拜倒在金錢腳下,為金錢所奴役。他們快樂嗎?當你看到他們疲倦的身體和愁眉苦臉的表情,就能得到答案。我們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應該還有比工資更為重要、更為豐富的內容。

因此,我們在找工作時要看能從中學到什麼,而不是隻看能掙到多少錢。在選擇某種特定的職業之前,或者在陷入為生計而忙碌工作的“老鼠賽跑”之前,要先仔細看看腳下的道路,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獲得什麼技能。

一個職業人,不論你選擇了什麼工作,都要培養自己成為金錢主人的創富能力。一旦你開始為支付生活的賬單而整天疲於奔命時,就和那些蹬著小鐵籠子不停轉圈的小老鼠一樣了。老鼠的小毛腿蹬得飛快,小鐵籠也轉得飛快;可到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時,它們依然是困在“老鼠籠”裏。而隻有那些立誓做金錢主人的人,才能逃出這種牢籠。

約翰沒有兒女,但卻經營著一份不小的產業。這份產業經過日積月累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了,這也使他變得非常有錢。他今年六十五歲了,獨自一人住在一間大房子裏。

每天天一亮,他就趕緊起床來經營自己的產業,拚命地賺錢,一刻也不肯停下。當他成為當地最有錢的人時,他依舊穿著破舊的衣服,吃著粗茶淡飯,從來不肯輕易花掉一美分的錢。

他身邊也曾出現過不少優秀的姑娘。但是當他想到舉辦婚禮要花費許多金錢時,就放棄了結婚的念頭。平時也會有一些人向他借錢,但他總是一毛不拔,毫無商量地一口拒絕。

有一天,有一個窮人來找約翰。他可憐巴巴地說:“我的母親一直病臥在床,妻子身體虛弱,幹不了重活。今年的收成又不好,我家已經揭不開蓋了,而且昨天我的小兒子又出生了,您能借我一些錢嗎?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

約翰一臉冷漠地說道:“不,我沒有錢可以借給你。”

“我可以把女兒嫁給你,她是個淑女,能夠勤儉持家。您就做做好事吧,救救我們全家吧。您有那麼大的產業,怎麼會沒有錢呢?”這個人苦苦哀求著約翰。

“我不想娶你的女兒,也沒有錢借給你。”約翰依舊冷漠地說道。

但是窮人還是不肯放棄,約翰被纏得沒有辦法,於是從室內拿出了一美元。他一邊往屋外走一邊拿回手中的一些錢,等他走到屋外時,手裏隻剩下十美分了。

他緊閉雙眼,把十美分遞給了窮人,表情極其痛苦,並且對借錢人說道:“我把全部的家當都拿來資助你了,你可不要把這事跟別人說啊。”

窮人傷心地流著眼淚說:“這十美分,你讓我拿去做什麼呢?你也太狠心了呀。”

約翰的眼淚也掉了下來,但他心疼的是他的錢。

幾個月後,約翰去世了。因為他無兒無女,沒有繼承人,所以他的產業和積累的財富全部被收入了國庫。

金錢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基礎,但是生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金錢。你必須努力使自己擁有金錢,但不能讓金錢支配你的生活。約翰的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你應該記住,追求金錢是沒有錯的,但是把金錢當成生活的全部,並且讓它們支配你的生活是極為愚蠢的。

金錢的確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方便,因此人們覺得它珍貴。但是,除了金錢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光陰如白駒過隙,我們應該使自己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應該明白,賺錢隻是生活的過程,而追求幸福才是生命的最終目的。毋庸置疑,把賺錢當成自我追求目的的人,他的一生是悲哀的。人們常說某人窮得隻剩下錢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金錢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貧窮。追求金錢沒錯,錯的是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淪為了金錢的奴隸,為了金錢而喪失自我。

巴爾紮克就是最典型的金錢的追逐者。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錢,但是命運注定了他與金錢無緣,金錢一直都未曾光顧他,使他成為百萬巨富。但幸運的是,巴爾紮克並沒有淪為金錢的奴隸。在那個金錢決定一切的時代,巴爾紮克命中注定要在金錢的魔影中生活,他無法選擇,無力超脫。但他是“為寫作而賺錢,絕不是為賺錢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