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了這種緊張狀態,那層窗戶紙終於捅破了,她開始能正視自己。後來她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虛構事實,意識到她搖擺不定的品性使她將情感分給了兩個男人,如果說選擇的那個男人和她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什麼問題,那麼為了減輕受傷的程度,她便會描繪自己和那個沒有與她結婚的男人之間存在的某種完美的關係。
“現在我敢肯定,我真的愛你了,”她告訴丈夫,“我敢肯定自己沒有犯任何錯誤,因為我內心有某種東西告訴我,你就是我想要的人。很抱歉,我竟然在這些事情的處理上那麼愚蠢、那麼幼稚!不過,破除一生的習慣實在太難了!”
讓我們為這位女士喝彩,她終於化繭成蝶,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女人了。那麼你呢?如果優柔寡斷將你玩弄於股掌之中……打破這種終生習慣吧!如果做不到,你的餘生將很悲慘,而那些錯誤的決定將給你吸引來許多錯誤的環境。
當感情和精神處於猶豫狀態時,“發自內心的聲音”是無法前來與你相會的。
倫伯是一位年輕的牧師,他早年時飽受思想混亂的困擾。他學到的知識使他對《聖經》中的某些內容持懷疑態度。他開始為自己無法相信教義而深深自責。這在他內心產生了一種衝突,一種讓他十分痛苦的困惑。“繼續當牧師是對還是錯?”最後他患上了哮喘病,而且總是在星期天登上布道台之前發作。這是上天以自己的方式阻止他說出不應該說的話。他的身體反映了他的精神狀態。他最終以健康不佳為借口,從牧師職位上退休。但是,即便對妻子,他也沒有坦白自己對宗教教義的疑惑。此後30年,這位聰明過人的先生過著飽受折磨的生活。當他為自己犯下的疏忽和背叛進行思想交鋒時,往往也是哮喘症發作最嚴重的時候。“我做得對嗎,還是錯了?”
在這位牧師彌留之際,有位朋友和他進行了一次交談。他說他必須將某種東西逐出大腦。當告訴朋友這些年什麼讓他陷入痛苦時,他想知道這位朋友覺得這種情況是否應該歸咎於他自身。朋友讓他放心,“宇宙的‘神力’那麼強大,那麼精深,不會譴責或詛咒任何人……我們大家都在犯錯誤……大家都是通過錯誤成長起來的,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他對朋友說:“要是我能和妻子重新生活該多好啊。我應該離開教堂,轉而從事寫作,將我相信的一切誠摯而公開地表達出來。因為我現在懂得(當然為時已晚),許多男人和女人都有著和我一樣的想法。但是,我卻任由恐懼、猶豫和自責阻止我從事真正的事業!”
朋友,看了這個牧師的故事你作何感想呢?許多人在麵對可能的行動方案而又無法確定哪個更合適的時候,總想魚和熊掌兼而得之——不過結果往往令他們搖頭。沒有人能同時沿著兩個方向前進還能走得很遠。你必須作出抉擇,而你如果允許“來自內心的聲音”為你引路,通常是能作出正確選擇的。但是,有人總是忍不住聆聽我們的情感、個人願望或帶主觀色彩的渴望發出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往往帶領我們誤入歧途。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借哈姆雷特之口,說出了許多思維混亂者的心聲。他說:
“想怎麼樣,不想怎麼樣,這可是個問題,是在頭腦裏,遭受厄運的打擊更高貴,還是拿起武器與無盡的痛苦作鬥爭,通過與其對抗來結束它們?”
然後他進行了闡釋:
……但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恐懼……
隨後便迫使我們接受了那些曾經擁有的痛苦,而不是向那些尚未認知的地方飛翔……
當我們為這樣的痛苦所折磨時,描繪更大的痛苦……決定忍受曾經的煩惱,而不是試著超越它們,是多麼不容易啊——因為我們害怕遇上“尚未認知的其他痛苦”!
朋友們,你們要知道,決定從勇氣中來,而勇氣源於自信和內心的意誌。為什麼要繼續描繪現在麵臨的問題和環境呢?
下決心擺脫它們的糾纏吧,你要完全改變精神畫麵,從而讓內心力量中的潛能去改變你的未來——這樣做豈不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