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說:“認識你自己。”確實,一個人認識自己是作出決定的首要前提,因此,一個人活著的最大任務就是讀懂你自己,馬上做決定。當一個人認識清自己後,就能很快做出正確的決定,這樣,他的生命就會煥發出光彩。
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渾渾噩噩、無精打采,痛苦茫然,是因為沒有認識到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幹什麼,自己的方向在哪裏。當然也有一些人是下不了決心,處於猶豫、徘徊、彷徨的狀態之中,即不能馬上作出決定。這一方麵是缺乏勇氣,一方麵是還沒有非常清楚地認識自己。如果你就處於這種很不好但卻是大多數人的狀態之中,你會怎麼辦?
這時,你隻有兩個選擇:要麼奮起,要麼沉淪。正如魯迅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你也許會借酒消愁,或者由於黯然傷神而極度神經衰弱,或者決定漫無目的地了此一生,悲歎當初要是過一種不同的生活,“現在會怎樣呢?”你從而對自己說:“現在為時已晚!”
但是,如果你屬於為數不多的“了解自己”的人之一,就會發現,步入正軌從來沒有早晚之分。你發現自己已經浪費了人生中最為神奇的力量——內心創造力,而它無論何時都在準備為你服務,也願意為你服務。
發現你自己,就會有一種深深的謙卑感向你襲來,你永遠拋棄了曾經懷有的不正確的自私立場和自高自大。一旦決定弄清事實真相,你會發現自己為重新樹立自信奠定了基礎,發現能夠重新開始新生活並領悟生活真諦,這種真諦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美妙。它也許沒有那麼浮華和絢麗,然而卻有意義得多、自我滿足得多、健康向上得多、令人愉快得多。現在你終於可以決定自己最應該追求什麼,而不必擔心其他人打算對你做什麼,除非你可能先對他們做什麼。你將從內心深處放心地認為,無論真正想要什麼,你的創造力都能夠,而且將會為你提供,隻要你始終與它保持協調一致,並通過正確的精神畫麵給它發出指令。不僅如此,你還會認識到,你在人生中已經錯過了許多東西,而它們要比你不久前還認為應該有的東西價值高得多。
也許從根本意義上講,你並不屬於剛才描述的這類人。但從廣義上講,所有人都屬於此類。人總會犯錯誤,而總免不了允許某種情感欲望來戰勝自我,讓它們在生活中帶領我們遠離自己的真正目標。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聽到:“我並不是不知道,但不知怎麼搞的,還是那樣做了。”許多聰明而可憐的人在重新掌握自身命運、擺脫厄運,並重新開始明智的、幸福的、健康的生活之後這樣說。
如果你已經進入東山再起的階段:現在便是你重新下決心的時刻!除了現在,你沒有其他時間。如果現在不重下決心,你就永遠下不了決心。到了下決心的時候了!
“既沒有出路,也沒有退路,除了突出重圍,你別無選擇!”
果斷行動吧!擺脫所處的困境!無論必須麵對什麼,都要勇敢麵對——而且要一口氣堅持到底。拖延的時間越長,成功的難度就越大。
朋友,認識自己之後就大膽決定吧,決定永遠具有吸引力。決定可以在你的頭腦中發起快速吸引活動,將你生活中的鐵屑重新整理起來,將破裂的碎片重新組織起來,並組合出一個新結構。它能使你的弱點得到加強,並賦予你新的活力和決心,去做“發自內心的聲音”命令去做的事。遵循內心“真我”發出的指令,無論當時的形式看似多麼艱難,都按照它的旨意去做,請求它寬恕你曾經做錯的事,拋棄過去的一切不滿和憎恨,讓意識從過去的恐懼和壓抑中解放出來。做到了這些,你的思維就會成為產生善念的渠道,而且開始幫你吸引美好的事物來到身邊!
朋友,離開戰戰兢兢的猶豫躊躇吧,再不要說:“是啊,我不知道,也許是吧,也許不是!”
這種猶豫躊躇的態度不會帶來任何成就。誰希望過著“是啊,我不知道”或“也許是吧,也許不是”的悲慘生活呢?“我寧可作出錯誤決定,並將這種決定貫徹到底,而不是根本不下決心,”一位成功的商人如是說:“如果準備行動,通常我能在某個決定傷害我之前,說出它是對的還是錯的——擺脫這種錯誤的決定之後,我就懂得怎樣再作正確決定了。但是,如果什麼決心也不下,那隻能一事無成。”
作出許多決定需要勇氣和信心,但是,身心健全、倍感幸福的人,根據當時作出的最佳判斷和直覺引導,都能毫不猶豫地果斷行動。
約瑟·阿狄森的話值得推崇:“深思熟慮必然不知所措。”
所以朋友,請你想想猶豫做了些什麼呢?
有一個女人,同時愛上了兩個男人。兩個男人都想和她結婚,而她也一直和他們若即若離,無法在其中作出抉擇,就這樣過了一年。最後她終於下定決心,但卻在新婚之日向母親傾訴,說害怕自己是不是犯了錯誤。她帶著這種不確定狀態開始了婚姻生活,總在想如果和另一個人一起是不是更幸福。這種“我該怎樣、不該怎樣”的精神狀態讓她情緒煩躁,並且體現在與丈夫的性關係上。她變得性冷淡,總是擔心自己所作的決定,又害怕向丈夫坦白內心的真實情感。有一天晚上,她的丈夫終於怒不可遏地向她咆哮:“真該死。你還不如和比爾結婚呢!”而她則衝動地哭道:“我也希望這種詛咒能夠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