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如何提高你的覺察力(1)(3 / 3)

通過對各種信息的計量和分析,可及時獲得你所需要的社會上的各種信息。在社會中發生的任何事件,總會在信息中反映出來。由於社會的信息化和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越來越準確、越來越全麵、越來越及時地反映社會的狀況和發展動態。例如,通過觀察某個國家或地區各類信息分布的不平衡狀況,可判斷其各方麵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考察某個產業的信息漲落周期,可研究該產業升級換代的情況;通過觀察某些科研機構的信息傳輸情況,可發現其科研方向、研究深度、進展速度和合作夥伴;通過對新出現的經濟活動的信息傳播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可覺察出該經濟活動是否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某領域信息持續短缺的情況可發現科研的空白點;通過計算某事件所產生的信息總量可以推測該事件對社會的影響總量。研究社會時空在信息時空中的反映,可獲得傳媒反映不出來或來不及反映的信息,捷足先登,抓住機遇。

4.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

想要覺察別人,就先要覺察自己。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隻有對自己有了極其深刻的認識,才能去準確去覺察他人和世事。

吉爾伯特?凱思.切斯特頓曾將詩人描述為頭頂雲彩,腳踏大地的人物。這種描述同樣適於優秀的思考者。一個好的思考者不僅能想出大膽的、意想不到的主意,同時也能使這些主意適合現實的要求。他們不僅是空想家,而且也是實幹家。

在解決問題時,三思而後行很重要。原因有二:其一,任何主意都不完善。它也許很富有創造性,但卻有待改進。另外,即使最好的主意也需要反複琢磨;就像好寶石,必須、經洗淨,切割、雕琢,方顯出其價值。其二,在很多情況下,解決方案不能馬上投入使用,得先征得他人同意。例如,改建辦公室或工廠,需要征得雇主或經理的同意。解決家庭糾紛得依賴其他家庭成員的參與。社會問題的創造性解決辦法,常需得到政府領導人的支持或選舉人的同意。在這些情形下,除非能說通他人使之認識到其價值,否則世界上最好的主意也無濟於事。

推敲與斟酌在解決爭議時也很重要。有些觀點看上去極合情理,這也是在諸多對立觀點中尋找折中的理想理由,但卻包含著缺陷。有時候,隻有將這些主意付諸實踐時,這些缺陷才能顯露出來。

例如,70年代早期,對離婚的公正解決的爭議,結果是“無缺陷”離婚的主意成了加利福尼亞州的法律。後來,其他州也相繼采取了這一辦法。當時是想使離婚能無需經過吵鬧及痛苦的上訴就可容易而公正地解決。現在,許多城市發現,“無缺陷”離婚帶來的一個後果是始料未及的,即:離婚之後婦女和孩子們的貧困。

盡管即使反複推敲也不能保證能檢查出思維的每一疏漏,但是,如果你在決定前嚴格檢查,那麼,你對爭議的意見將會更合情理。斟酌可減少出錯的機會。

每個人都很容易犯各種不同的錯誤。你可能從他人及宣傳媒介處接收不準確的報告。你也可能誤解了正確的報告而成為謠言或道聽途說的受害者,在判斷中加入個人感情或偏離邏輯。這些都需要一一加以糾正。

遺憾的是,雖然你隨時準備品評他人的主張,但卻可能像大多數人一樣,固執於自己的看法,拒絕他人的批評。這有幾個原因:

第一,你不能正視自己的主張。一旦有了自己的主張,你就會對它產生專有欲。“那是我的,”你告訴自己,“所以一定是好的。”心中有此想法後,你就會不顧一切地袒護它,使之免受各種攻擊,包括那些即使自己也同意的批評。這種狀況有點像狗對骨頭。它會不停地啃,人一靠近,它就汪汪吠叫不停。這不是因為那骨頭值什麼(也許已嚼了很長時間了),隻因為那是屬於它的。

不願正視自己的主張的另一原因是你對它太熟悉了,無法辨出它們的缺點。研究一個問題的時間越久,對其細節越了解。一旦獲得一個解決辦法,你就會深陷其中,難以超脫,從而不能客觀地對待。

看不到自己主張的缺陷,將使你對它的批評與斟酌成為走過場,而伴隨著的則是繪聲繪色的讚同。有兩個辦法可使你免犯此類錯誤。

第一,在開始批評任何一主張前,提醒自己:“我知道,我對這個主張有好感,我會認為它無懈可擊。這是自然的。我已想出這個主意,所以,我要讓它更完善。我要拋棄那種看法,強迫自己正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