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覺察力無處不在(1)(3 / 3)

在朋友的交談中,我們需要留意對方的意外之意。

朋友在談話中常常提及“我”、“我的”這幾個字眼,證明他是一個極端自私和不關心你的人。一個心理學家說:“如果一個人的汽車出了故障,他就會常常提到它。同樣,一個人有了心病,那他也會經常提起的。”隻有他的話中“我們”的次數增加,你才可能與他發展友誼。

如果一個朋友經常提到那些不擇手段的成功者,並且眼中露出羨慕之色,尤其津津樂道其手段的果斷和殘忍,他可能也是一個陰謀家,必要時,他不會顧及你們的友誼,會一腳把你踩在腳下。

去請求朋友幫忙辦事,而他始終不正麵回答,躲躲閃閃,“顧左右而言他”,那就已經說明他不準備幫助你,你就不要在他那裏耽誤時間了。

你和朋友商談一件重要的事,他不公開稱讚你的想法,而是說:“完全可以,但是……”這說明他不支持你的想法,甚至反對,隻是礙於你的情麵,不好意思直說出來。

言為心聲,朋友你說的話非常重要,好話是溫不,壞話是砒霜,千萬聽清朋友話中的言外之意,別在交朋友時冒“傻氣”。

4.定位偏差,陽光衛視代價慘重

市場企業的命脈,沒有市場的產品賣不出去,沒有市場的企業也終將倒閉,所以,覺察市場變化,洞悉市場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陽光衛視的定位偏差使它付出了巨大慘重的代價。

2000年8月8日,陽光衛視開播。其播出之初的定位是一個以曆史及人物傳記為主題的華語衛星頻道,目標觀眾群定位在既有較高學曆,亦是最具消費力的高收入人群。

陽光衛視的經營方式,主要是以聯盟的方式,向各地購買商(媒體)提供公司節目,這些節目內容包括世界一流節目製造商的原版節目,以及打著陽光衛視品牌的人物訪談、人文紀錄片節目。

與傳統電視台以及諸如鳳凰衛視之類的電視新貴不同的是,盡管擁有自己的播出平台與傳輸網絡,但陽光衛視卻誌不在此。其擁有的超過45000個小時的節目內容儲備,彰顯著陽光衛視覬覦華語節目總供貨商的巨大野心。

陽光衛視將自己定位為內容供應商,顯然是看到了這種國際上的趨勢。從國內的情況來看,兩方麵的情況也使得節目內容供應商的定位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一方麵,隨著政策的放開,各種內容製作機構開始在中國得到一定的發展,有可以提供更為優秀的節目;另一方麵,傳媒頻道資源過剩但內容嚴重不足,電視觀眾日常雖然能夠收看少則三四十、多則六七十個頻道,但這些台的節目雷同,內容貧乏,千篇一律,這使得電視台對於優秀的節目會有越來越大的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看,陽光衛視是帶著先進的理念來開拓中國的媒體市場的。

然而,任何市場都是一個完整的係統。企業銷售從產品生產到完成交易,不能僅僅看是否有市場需求,因為要達成真正的交易,還要考慮市場的現實條件。

從國內的情形看,電視台的競爭並未完全市場化,其本身還帶著濃濃的事業單位的色彩。在某種程度上,電視台扮演著資源壟斷者的角色,他們的運作並不完全按商業化規律進行。有時供應商的節目內容再好,如果電視台不播,節目內容製造商也無可奈何,根本談不上任何收入。這種情形使得節目內容供應商在雙方的交易中,反而成為弱勢的一方。

在雙方的談判中,節目定價權、黃金時段、黃金頻道的資源置權,往往被牢牢掌控在購買者手中。供應商為達成最後目的往往退讓,隻好不惜以節目換廣告時間的方式達成交易。

在節目內容的定位上,陽光衛視同樣走進了脫離國內電視市場現實的誤區。

表麵看來,國內電視台節目有大量的“低智商”內容,這使部分受教育水準相對比較高的觀眾無電視可看,“電視無文化”之說一度甚囂塵上。這為陽光衛視的內容定位提供了大環境背景。

陽光衛視致力於曆史、人物、旅遊、科技、健康、食品等專題節目的製作,格調定位高雅,文化氣息濃鬱。目標受眾群相對較明確,使其在建立初期就占據了區別於國內其他電視頻道的受眾市場。另外,其節目大多來自外國的知名製作公司及媒體,來源方麵也顯示出與國內電視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電視無文化”之說代表的隻是較少一部分掌握文化話語權的群體發出的聲音,而不是市場需求的主流。

陽光衛視提供的內容是可有可無的內容,而非缺一不可的內容,是有固然好但無也並非不可的內容,是感覺非常類似,而相互差異並不明顯的內容。勞累一天的普通勞動者打開電視為的是獲取一天難得的輕鬆與快樂,自然不願去看陽光衛視的節目;青年學生雖然需要這樣和那樣的文史知識和人生智慧,但天性好玩的他們在沒有強迫的情況下,也不會將手中的遙控器指向這個頻道;而喜歡深刻、標榜崇高的知識分子,更多願意選擇自主性更強的知識獲取方式,諸如閱讀之類,也較少將收看電視作為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