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三教圓通遊(2 / 3)

02

忠孝儒林純陽觀

新津縣純陽觀位於縣城西北部,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民國初期,由成都“正心堂”和全蜀“忠孝堂”集資承頭擴建,征地120餘畝。迄至1937年,建成八殿、“大忠”“至孝”兩亭(包括亭周廊房88間)、兩樓及附屬設施。由於抗日戰爭爆發,純陽觀擴建工程暫停,尚有兩樓、一閣、一殿未實施。雖然如此,純陽觀已初具規模,招來不少遊人,聞名全川。1992年,新津縣文化部門維修純陽觀忠孝二亭時,發現亭的第二層梁上,書有“武陽勝景,威震全川”八個字,另有各工匠姓名。

從原貌來看,純陽觀堪稱“全川勝景”,主要是該觀以忠孝人物為主,兼容佛、道,忠孝兩亭雄偉壯觀,忠孝人物的造像220餘尊,另外,觀內楹聯、詩碑、雕刻也各具特色。

記得我在解放前讀中學時,曾多次遊純陽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純陽觀的外貌。當時一出縣城西門,經較場壩,沿晏河上公路,即可見仿武昌的三重簷黃鶴樓,“黃鶴樓”三字為黑底金字,由成都名書法家黃光祖帚書,字體氣勢榜礴,渾厚有力。遊人路過此處,莫不駐足翹首觀賞。黃鶴樓為純陽觀前導殿,在到純陽觀約一裏半的路上,兩旁綠柳成蔭,林蔭大道前半腰有簡易磚柱、筒瓦鋪麵牌坊,白底黑字,正麵為“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背麵為“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為雲南省著名書法家黃樹滋所書。

走完林蔭大道,要經過一座石橋方能進入純陽觀,石橋旁邊有座土地廟,香火十分旺盛。據傳純陽觀之所以建成,是靠這土地神引薦來的。小時候我數次聽長輩們傳說純陽觀的來曆:在清道光年間,純陽觀附近有一農民叫羅老二,家中僅有母子二人,全靠羅老二賣油糕供他母親,人稱羅孝子。羅孝子每天必定經過這土地廟,每次路過都要拜土地爺。因此,感動了呂洞賓幫羅孝子賣麻花發了財,羅孝子不忘土地和呂仙,便將所賺的錢在土地廟旁修了一座呂仙祠。後來呂洞賓又幫助過成都巨商莊輔臣殺走了搶他銀兩的匪徒,莊輔臣來新津,見呂仙祠年久失修,因而捐資於清代光緒二十九年(1904)秋建成純陽觀。民國初年,以呂純陽係忠孝神仙為由,為正人心、揚忠孝,擴建為規模較大的“古今第一忠孝儒林”。

純陽觀四周為筒式帽紅牆頂,牆內翠竹環繞。山門前有一對石獅,山門完全仿文廟格局,廟門側開東向,所有建築體均坐北向南。廟堂前有古柏兩株。觀內流水環繞,水流曲折縈回,間有石拱橋通道,溝旁大多植以柳樹。觀內外景還有園林、“綠漪亭”及長廊。園林內有各種奇花異草,香氣撲鼻。亭周池水清澈見底,許多魚兒遊來遊去,相互追逐。

純陽觀建築群中,最令人矚目的要數“大忠”和“至孝”二亭。二亭形製相同,各高33.8米,各占地麵積814.2平方米,實為全川最大之亭。兩亭於1926年動工,1932年竣工,係穿逗式磚木結構,格調為多重簷八角攢尖盔頂式建築。亭麵均為筒瓦鋪蓋。寶頂高3米,用清花瓷粘貼而成。亭的四層每個鼇角上均塑有獸頭,口含銅風鈴共24個。每個脊上均塑有“鴟吻”圖案。亭內有四根高20米、直徑50厘米楠木大柱支撐亭麵。兩亭的外底層亭麵,則有12根直徑亦50厘米的青石柱支撐。簷下雕有鎏金垂柱吊瓜,做工精湛,至今色澤未變。亭的四方石柱上,均刻有清末、民國初年的著名書法家撰寫的楹聯。亭的磚牆上,刻印有“忠孝堂創建”及“古今第一忠孝儒林”字樣。

兩亭造型別致,巍峨壯觀,數裏之外即可看見。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南建築學院就把該亭的建築風格及藝術特色,作為授課教材。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高度評價說:“兩亭建築雄偉,造型別致,集我國古建築中樓、台、閣、館、所為一體,為近代建築中之瑰寶,應很好保護。”

03

三教流風城廂鎮

城廂鎮在成都市青白江區東北角,與金堂接壤,原為金堂縣舊縣城所在地,過去是出川的必經之地。幸存的覺皇殿、文廟、武廟、三清觀、繡川書院、陳家花園、兩朝衙門,以及紀念彭大將軍專祠和光複一新的壽佛寺,還有那至今保存尚完整的具有川西古鎮特色的老街和四座城牆,至今,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塊土地曾經擁有的文化輝煌和精神的富足。

覺皇殿此殿原為淨土寺的殿宇之一,建築年代不詳,占地總麵積為407平方米,麵闊五間18.65米,進深4間17米,通高8米;建築特點為磚木結構的歇山式建築,三麵之牆,皆是擱架鬥拱鋪作形成。殿內有花塑毗盧遮那佛和侍者佛像各一尊還完整如初;佛像麵目慈祥,丈六金身,佛像身後飛天牌匾,為純金箔所貼,真乃元代宮廷匠師與緬甸匠師之佳作。20世紀50年代末,維修學校時,將覺皇殿原琉璃瓦改為小青瓦,並撤去了飛簷翹角。

淨土晨鍾淨土寺在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鑄有鐵鍾一口,稱為“淨土晨鍾”。鍾口的直徑為1.15米,高1.67米。現保存在彭家珍專祠內。相傳,扣響此鍾,上祝國家昌盛,祈禱世界和平,戰爭永息;佛法常興,法輪常轉,正法久住;下祝僧眾及善男信女們,聞鍾聲,輕煩惱、長智慧,菩提生。據說,當初修好鍾樓,這口大鐵鍾也鑄成了。但運到鍾樓下,棕繩、粗麻繩、牛筋繩都用完了,就是掛不上去。和尚和工匠們急得瞪著鐵鍾直歎氣。這時,突然來了個遊方僧人,他對眾人說:“這口鍾隻有用一匹竹篾條才掛得起。”眾人想,碗口粗的繩子都要拉斷,一匹竹篾條管啥用。就說遊方僧人:“你怕是在說瘋話?”遊方僧人說“先試下子再說嘛!”有個工匠當真就去找來一匹長篾條,穿進鍾係牢,往上一拉,嘿,篾條沒有斷,鍾也掛好了。回頭再看那個遊方僧人,人都不見了。這天晚夕,方丈和尚正在禪房頭想敲鍾的事情,突然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那個遊方僧人。方丈忙把他請進屋。剛坐下,遊方僧人就說:“方丈是在想敲鍾的事情麼?”方丈一驚,忙說:“是、是、是,老衲想的正是它。”遊方僧人說:“這口鍾從現在起,百天之內不能敲。若敲了,明教寺就無靈跡顯現。”方丈聽了很著急,就說:“請聖僧指點明白。”遊方僧人說:“這鍾是淨土晨鍾,它隻能在早上敲,明天你就得出門往北走,滿了百日,廟內僧人人敲響晨鍾,無論你走多遠,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那時你再回廟來。”方丈依言行事。他向徒弟們交待清楚,第二天就出外雲遊去了。一月後,已到深秋季節,寒氣一天天逼近。方丈和尚有個幺徒弟,想到師父這麼大年紀還在外頭走,他不放心,就想敲響晨鍾,把師父招轉來。這事他也不同師兄弟商量,天不見亮就跑去鍾樓,按照快十八、慢十八的規矩把鍾敲響。僧人眾聽到響聲,擋也遲了。這時,老方丈正在西安,聽到鍾聲,他歎了口氣,隻好往回走。從此,淨土晨鍾的聲音,最遠也隻能傳到西安那麼遠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