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節儉是一種美德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3000年前成書的《周易》中,就記述著這樣的認識:把節儉當做甜美的樂事,前途就會吉祥莢好;如果不能節儉,那將必定招致禍患,落到愁眉苦臉,唉聲歎氣的地步。
千百年來,“儉以養德”的風尚代代相傳。
宋代的範仲淹,一生倡導儉樸,並且身體力行。他做丞相以後,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更加嚴格,家裏除了賓客親友外,吃的都是普通飯菜。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平時要穿百姓的衣服。兒子辦婚事,決不許鋪張浪費。他這樣做,是為了讓子孫們像他那樣,以儉樸的生活習慣培養自己的意誌和品德。
我國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人在衣、食、住、行上都注重節儉,成為我們的楷模。我們要繼承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古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的吃穿物用都是靠父母和他人辛勤勞動得來的,我們應當珍惜勞動成果,樸素節儉。這不僅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也是對勞動人民的尊重。
一、想一想
1王力要過生日了,他邀請班上幾名要好的同學參加他的生日會。給同學過生日要準備一件生日禮物啊,於是這幾名同學就開始行動了。李明用自己的壓歲錢為王力買了一隻玩具熊花了38元。張新向媽媽要錢給王力買了一套《海爾兄弟》光盤,花了100元。趙賀自己親自動手,為王力製作了一張生日賀卡,畫上精美的圖案,並寫上了自己的祝福。
同學們,請想一想,如果你為同學過生日,會和一樣準備生日禮物。為什麼?王力收到禮物會對他們三個人說什麼?對李明說,對張新說,對趙賀說。
2由於同學們的家庭生活條件不一樣,他們的想法也不一樣,下麵的想法對嗎?為什麼?
(1)有人認為,家庭條件好的,吃穿高檔一些也理所應當。
(2)有人認為,家庭條件好雖然不好,為了不讓同學笑話,也要讓爸爸媽媽買高檔的衣服。
(3)有人認為,家庭條件好也不要追求吃穿而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條件不好的,要為家裏分憂,要立誌好好學習。
二、讀一讀
不要比吃穿比學習,不比闊氣比誌氣,不比享受比進步,合理消費不鋪張,勤儉節約爭第一。
三、走訪一下你身邊的同學,請他們每人填一份“花錢調查表”。
姓名〖2〗
日期金額說明合計
文具、書刊等學習用品〖3〗〖3〗〖3〗
零食、玩具、
服裝等非學習用品〖3〗〖3〗〖3〗
捐資助學等社會活動〖3〗〖3〗花費總計〖3〗儲蓄金額〖3〗花費建議〖3〗第二課合理消費
人人都要消費;否則就不能維持生命。在一定意義上,生命由消費來維持。比如,青少年朋友每天都得吃飯、穿衣,每學期都得買新書、文具、周末還可能出外娛樂……這一切都包含消費。可以說,消費活動是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消費主要是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