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嫉妒是個壞習慣
古往今來,心胸狹窄、喜歡嫉妒別人的人都免不了悲慘的結局。而且嫉妒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對自己造成了傷害。《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和謀略,終於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中吉束了自己的一生。心理學家的研究不發現,經常嫉妒別人的人或多或少的患有一些疾病,例如胃痛、背疼等。所以,嫉妒既害人,又害自己。
嫉妒是健全人格的毒瘤,許多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詩人對嫉妒都進行了抨擊。但丁說它是“災星”,培根稱它是“惡魔”,希臘的安提斯德把它貶為“腐蝕劑”,我們詩人艾青喻它為“心靈上的腫瘤”。那麼,什麼是嫉妒呢?嫉妒是一種情感狀態,是把強於自己的人看作是對自己的威脅,是自己前進道路的障礙,因而對他感到不悅,甚至產生憤怒、怨恨的緊張情緒。嫉妒可以模糊認識,使認識變窄。如果這種情緒不斷地加強,會使自己的行為危害社會,他人和自己。
以嫉妒心的強度分析,可以把嫉妒心的進程分為三種形態:1嫉羨。這是對別人成就產生一種羨慕之心,同是夾雜著不是滋滋味的、自愧不如的失望情緒,並帶有嫉妒情緒。在那狀態下有兩種可能:其一,朝積極的良性方向發展,如能著眼於被嫉妒者的優點和長處。與他相對照反省自己,尋找自己的不足和落後的原因,激起自強、自重、自尊的意識,形成超越自我、超越成功的強大動力;另一種可能則是在妒火中燃燒,在處理嫉妒情緒時失去理智。
2嫉憂。由於別人的成功而自己產生怨氣,並把自己所產生的怨氣歸因於他人。認為自己所以不如別人,自己所以有“不安全感”來源於對方,因而表示不滿對方,對其冷落,即或是平時要好的朋友,也可能視為陌生人,不希望人家成功,對人家的失誤幸災樂禍,把別人的挫折視為自己的勝利。
3嫉恨。這是個人在變態需要未能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一種強烈的嫉妒心。嫉妒者認為被嫉妒者對自己已構成威脅。他已不滿足於“怨天尤人”的情緒發泄,而是以嫉妒之火為動力,不擇手段地使對方失敗。竭盡造謠、誣陷之能事,製造破壞性的事端,甚至使用暴力、誣告等手段來發泄自己的怨恨,於是幹出了傷天害理的勾當。春秋戰國時期的孫臏同窗學習兵法的龐涓,因嫉妒孫臏的軍事才能,曾用刖加害於孫臏;三國時期的周瑜因驕妄加嫉妒,當一次又一次地被諸葛亮的慧識戰勝,其最後是嫉妒而亡;19世紀英國化學界的權威戴維,由於嫉妒自己的學生法拉第在學術上超越自己,而竟在英國皇家學會準備吸收法拉第為會員時,投了唯一一張的反對票。類似的事例,在古今中外不勝枚舉。那麼如何防止嫉妒心理的產生呢?
1.認清嫉妒的危有的同學認為,“他比我好,我嫉妒他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我嫉妒比我強的同學可以促使我積極向上,這有什麼不對呢·”確實,我們並不否認嫉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個體發奮努力,但是,嫉妒首先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嫉妒心強還會影響學習。因為強烈的嫉妒心往往會大大地降低學習效率;最終影響學習成績。另外,嫉妒心強還會影響人際關係,使我們在同學中間交不到知心朋友。
2.看到自己的缺點我們應該看到“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中自有強中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較弱的一麵,也都有別人所不能及的一麵。自己不可能處處都比別人領先。
3.轉變思路變“你行——我不行”為“你行“我也行”。為別人的成功喝彩,把對方的勝利當作對自己的鞭策,不要沉浸在無謂的嫉妒情緒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超越對方,換取他人的尊重。心靈麵對麵一、想一想下課了,王紅和李欣在教室裏嘮叨:“張薇有什麼了不起?大家為什麼選她當大隊長?”“體育課跑800米,我跑第二,她才跑第九,我哪兒不如她呀?為什麼大家不選我當班長呢”?同學們,大家為什麼不選王紅、李欣當大隊長呢?請把你們的想法寫在下麵:(1)
(2)
(3)
點評:王紅和李欣因為嫉妒,隻看到了別人的缺點,沒有看到自己的缺點,結果在集體中也沒有得到同學們的擁護。
二、選一選
1班會上,學習成績比你差的一個同學,提出一個比你高明的意見,你認為挺好,但心中感到不快。這時,老師正好問你:“你認為他的意見如何?”你怎樣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