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其它創造性思維
人能力的本質在於創造,創造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階梯,從事創造最有力的工具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前麵重點介紹了發散思維,此外還有許多具體的思維方法同樣具有創造性。如,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正向思維、比較思維、觀察思維、目標思維、數學思維等等,盡管不同的學者提出了許多各不相同的思維方法,但這些方法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聯係,有的存在著重疊和交叉。了解並自覺地運用這些思維方法同樣有助於提高警察的工作效能。因此,這裏有針對性地簡單介紹,供同誌們在輔導和訓練中參考。
12.5.1.聚合思維
發散思維是向著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新的、多樣的結論。聚合思維卻相反,是朝一個方向思索,得出一個結論。聚合思維又叫輻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是人聚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在思考和解答問題時,進行重新組織和推理,以求得正確答案的收斂式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成分之一。
由於創造性思維中創造性產物不可能在原有的經驗和方法中自然出現,所以既需要發散思維,又需要聚合思維。發散思維開闊了思路,拓展了視野,從而產生新的思想、觀念和方法。所以,創造性首先表現在發散性上。但是,創造性活動並非隻有發散性思維才能完成,尋找新的觀念、方法、結論,就必須運用聚合思維。聚合思維確定了發散思維的方向,在無拘無束地發散之後,必須要聚合有價值的發現,才能實現真正的創造。創造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客觀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聚合思維在集中了大量事實和眾多可能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最優的答案或假設,經過實踐、檢驗、修正,甚至於推翻之後重新集中,提出新的假設,直到問題的解決。
聚合思維在選擇新方法、尋找新答案、求得新結論時,隻有充分體現出思維的廣闊性、邏輯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才能開展創造性的活動。目前的學校教育側重於聚合思維能力的形成、發展,一般的智力測驗衡量的大多是聚合思維能力。可以通過一般的邏輯推理訓練、綜合概括訓練、抽象化訓練,提高聚合思維能力。
12.5.2.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複雜智力操作的邏輯過程而直接迅速地認知事物的思維活動,可以在知覺的基礎上產生,也可以在表象或內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屬於瞬間的判斷,是智力活動的飛躍。它同一般思維活動的區別,是直接觀察而不是間接認識,可經由某種捷徑而不循慣常的邏輯法則快速進行。如那些突然躍入腦海而能闡明問題的思想,包括靈感、頓悟等。直覺的產生並非毫無根據,它與掌握牢固的科學知識、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積極地從事實踐活動有密切的關係。直覺是創作活動的重要特征,在警察的工作中也有重要的價值。
意識閾理論
德國近代心理學家赫爾巴特(1776—1841)提出了“意識閾”的概念。他認為,由於觀念具有引力與斥力的關係,人們隻能意識一定的對象或注意有限的範圍。“一個觀念若要由一個完全被抑製的狀態進入一個現實觀念的狀態,便須跨過一道界限,這些界限便為意識閾。” ⑥他認為意識閾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閾限上的觀念可以轉入閾限下成為無意識。相反,被抑製的潛在意識,可以通過有關的意識觀念的誘發從閾限下進入閾限之上。一些觀念雖然被逐出意識之外,潛伏在閾限之下,但並沒有消失,隻是減弱了其強度,仍然待機而動。“意識閾”理論揭示了人腦中潛在的觀念、信息、知識的來源,揭示了顯知和潛知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
高級神經活動的誘導規律
巴甫洛夫認為人體的任何神經活動,都是興奮與抑製相互作用的結果。“興奮與抑製這隻是同一過程的不同的兩個方麵,同一過程的不同表現。”⑦興奮和抑製這兩種神經過程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自發地引起或加強相反的那一種神經過程。他稱這種中樞間的相互作用形式為誘導。由抑製引起興奮的誘導過程為正誘導,由興奮引起抑製的誘導過程叫負誘導。人在長期的思維活動中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連續的優勢興奮中心區。這個優勢興奮中心區不會永遠興奮下去,其在閑暇、放鬆的過程中一旦受到抑製,就會自發地引起該中心區外圍皮層細胞的興奮。這時,循軌思維外圍的潛在觀念、知識就可能被誘發處理,對百思不解的問題會產生頓悟。應該看到,在這種非自覺的靈感活動中,無論是觸發信息的存儲,還是誘發,都離不開此前自覺的理性思維活動和大量的生活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