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優秀營銷員(3 / 3)

機體論運用到實際中確有這種效果。在良好的環境中,假如一個人能認清企業與社區、城市、國家和世界之間的相關聯係,就不會隻注重短期效益,長遠思考也是其決策的一個主要因素。有些企業將自己視為完全獨立的實體,不屬於任何人,也不與任何事物有關連,甚至與所有人相互對立。他們欺騙那些短暫停留、而且永不再來的觀光客。對於那些具體思考、注重短期效益的人來說,觀光客要好騙多了。但是如果希望企業能永久經營,並與社會建立良好的關係,就不應該成為上述的大騙徒。20世紀初加州人對待東方人的態度就是一例,並對日後珍珠港事件以及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埋下一顆炸彈,最後導致某種影響的產生。

與此類似,全新整合性的法律概念與現有法律製度也存在差異。現今的法律采用二段或三段式辯論的方式,或是被告與原告二者之間的辯論,正義、真相等等已不重要,他們在乎的是如何利用規則贏得勝利。但是在整合度更高的社會,被告與原告仍然存在,除了為自己爭取最好的權利外,他們更重視的是伸張正義、公開事實真相。

即使在開明的條件下,我們仍需要好的推銷員(為了強調全新的態度和角色功能,也許我們可以稱他們為行銷人員)。在任何情況下,一位優秀的行銷人員一定會竭盡全力,介紹自己產品優點,而且采取完全中立的立場。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做法才能真正產生效用。在任何的社會體製中,甚至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都必須有人說明某項產品的優點和必要性,無論是在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國家都是一樣。如果他們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就會將權力下放,對於特定工廠的管理給予一定的自治權。

賄賂和欺詐行為,是為Y理論推銷術所不齒的。這不僅僅是道德上的考驗(當員工或組織愈健康,道德將是愈來愈重要的激勵因素),還有實用主義的考驗。企業與顧客之間必須建立善意、信任和整合的關係。如果我發現受到推銷員的欺騙,今後就不願再與這名推銷員或企業有任何的往來。長期而言,欺騙的行為是得不償失的,特別在一個人認為心理方麵的報酬和懲罰與財務方麵同等重要時。從這個角度來看,詐騙他人的金錢實在沒有必要。考慮罪惡感、羞恥心和內心衝突,不僅有實際的需要,在理論上也有相當的必要性。換句話說,不論是實際、頭腦精明的推銷員類型,或是和善型的推銷員都必須做到這一點。

有時有些差勁的客戶可能會離Y理論的推銷員而去,但開明的企業應該果斷地放棄他們,不要為這點損失而惋惜,這些客戶沒有忠誠度可言,他們隻會不斷欺騙和哄人。除非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企業真的很需要這樣的交易,否則最好不要與這些顧客有任何的牽涉,這樣才是明智之舉。因為就長期來說,圖一時半刻的利潤是相當愚蠢的。另一方麵,Y理論強調的誠實推銷,能夠吸引真正優秀的顧客,這群顧客有一定的忠誠度,是可信任的。在這裏,很適合應用半透膜理論——隻保留好的物質,將不好的物質排除在外。

所有這些考慮都會引發選擇的問題:領導層選擇最佳推銷員,但推銷員與客戶之間則是雙向選擇的關係。但誰是最好的選擇人,誰是最優秀的人事管理者?通常我們認為,較健康的人是較佳的選擇人,因為他們能做出較客觀的判斷,能確實了解客觀環境的要求。至於神經質的個人,比較傾向依照自己的主觀需求的滿足來挑選員工。我們可以這麼說,心理健康的人視野比較開闊,他們的思考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為長遠和客觀;換句話說,他們是更實用主義的人,如果將時間的長遠性都考慮在內的話,他們更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