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律師告訴你,微反應下的內心世界(2)(3 / 3)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一種人,當他做錯了事情,或忘記了什麼東西時,常常用手摸頭,以表示內疚或歉意。

(3)握拳或者打掌心

喜歡握拳頭、打掌心,或者扳手指關節的人,大多是對自己的體力有自信的人。這些動作,其實都是帶有威脅含義的動作。不過在這個時候,做這些動作的人一般不會在大腦中思考,因此,對於這種人不用懼怕,可以跟他理論事實,用講道理的方法來應對他的威脅,這樣往往可以找到他的弱點。相反,如果用與對方同樣的態度麵對事情,雙方的矛盾就會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4)腳步的動作

一般說來,腳的“表情”要比手的“表情”簡單得多。人在情緒激動時,腳可能會一直動個不停,或者是無意識地用腳踩響地麵,甚至有時還會有跳起來的動作。而當雙腳交叉時,其實是焦急、恐懼的表現;用腳踢東西,則是當事人在思考問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科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體的動作表現都是可以進行主觀控製的。但是,人在受到刺激時所做出的第一反應,不太容易作假。也就是說,在刺激有效的情況下,被測試人的最初反應大都不受思維控製。當然,這些反應的幅度很小,並且很快就會被控製和改變。因此,要想了解對方的心理,必須有效地把握住對方在這一瞬間做出的微反應。

5.細枝末節是泄露一個人說謊的元凶

熱播美劇《別對我說謊》中的主人公在劇中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天最少說謊十次。”這個數字已經讓人們很吃驚了,但是,美國麥斯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艾力馬表示:“其實,每個人每天平均至少要說25次謊話。”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費爾德曼認為,人們的謊言是有層次之分的,而且人們說謊往往是出於以下三種原因。第一種原因,想要討得對方的歡心,博得好感;第二種原因,想要向他人炫耀自己;第三種原因,則是出於自我保護。但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人們確實生活在一個被謊言包圍著的世界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不自覺地說謊。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都不用考慮,謊話就從嘴裏冒了出來。但是更多的時候,人們不會承認自己在撒謊。心理學家費爾曼德說:“謊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出於禮貌的應付。”就像人們時常會對別人說,“你穿這件衣服很漂亮”、“改天我們好好聚一下”、“我給你打過電話,但是沒有打通”、“抱歉,我今天家裏出了點事情,不能過去找你了”。這些話大都是出於善意的考量講出來的,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在某種意義上並不真實。

通常情況下,說謊的人往往都是通過周密的計劃來製造謊言的,但是他們又會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精心設計的謊言拆穿。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認真觀察語言中的細枝末節是識破謊言的最佳途徑。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德特·葳瑞表示,人們在試圖找出對方說謊的蛛絲馬跡時,往往會過於專注對方的動作行為,反而忽略了對方在語言上的漏洞與破綻。著名律師格洛瑞亞·奧瑞德總結出了人在說謊時的幾個行為特點:

(1)回答問題時出現猶豫的表情或是重複的話語

在交談的過程中,如果對方對於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出現猶豫或語言重複,那就說明,此時對方正在說謊。因為說謊的人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泛泛而談,他們沒有一個真實的經曆,所以對於一件虛構出來的事情,往往隻能講出一個概況。此時,當人們再問及事件的詳細信息時,對方隻能夠不斷地重複之前說過的話語,或者在短暫的猶豫或失措之後,用很短的時間思考,然後吞吞吐吐地再編造一個謊言。但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通常情況下,當事人是沒辦法組織好自己的語言的,所以會不斷重複一些話語,並且之後會一直自言自語,越說越多。因為說謊的人不喜歡沉默,在沉默的時候,他們總是認為別人在懷疑自己。

說謊的人在講話時往往會出現前後矛盾的現象,而說謊者本人根本就不會注意到這些問題。所以,麵對說謊者,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對其進行窮追不舍的提問,對方很快就會手忙腳亂,最終露出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