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反應清楚地展現出對方的內心活動
微反應是每個人在遇到刺激的一瞬間產生的反應,是人類本能發出的,不受任何思想的控製,既不能掩飾,也不能偽裝。即便城府再深的人,在遇到刺激的時候,也會首先出現微反應。可以說,微反應是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呈現,是了解一個人內心想法的有效途徑。
美劇《別對我說謊》,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其中的主人公卡爾·萊特曼博士是鑒別謊言的高手。他能通過一個人的肢體語言、麵部表情,甚至是說話的語調來鑒別一個人是否在說謊,有時還能判斷出他說謊的原因。在他眼中,一次握手、一個聳肩、一個皺眉都可能是說謊的標誌。通過觀察這些細微的行為,他能精準地知道對方內心的感受,從高興到憤怒,無所不知。
據統計,在現實生活中,平均每10分鍾的交流中,一個人會說3次謊言。這些謊言大多說得很自然,但我們還是能從中捕捉到蛛絲馬跡。美國知名律師理查德·奧爾尼曾經說過:“人們能觀察到的麵部表情多達20萬種,而這些還隻是身體語言的一小部分。這些神奇的身體語言,決定了你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能否清楚地了解別人的內心。也就是說,是你控製別人,還是別人控製你。”理查德·奧爾尼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總結出幾種身體語言代表的內心活動:
(1)用手遮住嘴巴
如果在交流中,你發現對方用手捂住了嘴巴,這表示對方想要說謊,而他的行為是想要製止自己說出那些謊話。有時候,人們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可能會用幾根手指和緊握的拳頭遮著嘴巴,或者是假裝咳嗽用手遮住嘴巴,但內心活動都是一樣的。
比如,在開會的時候,發言者在講話時看到有人捂著嘴,說明他們不認同你的觀點,認為你可能曲解事實,或者隱瞞了什麼。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應該停止發言並詢問聽眾有什麼問題。你可以說:“我發現有的朋友不太讚同我的觀點,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此外,聽眾們做出雙臂在胸前交叉的動作,也是同樣的含義。
(2)摸鼻子
觸摸鼻子的動作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快速地摩擦幾下,有時隻是輕微的碰觸。這個動作與遮住嘴巴一樣,意味著他在掩飾自己的謊話,聽者做這個手勢,則說明他對說話者的觀點表示懷疑。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們在說謊時,會釋放一種名為“兒茶酚胺”的化學物質,從而引起鼻腔內部的細胞腫脹。科學家們還表明,血壓也會因撒謊而上升,血壓增強導致鼻子膨脹,從而引發鼻腔的神經末梢傳送出刺癢的感覺,於是人們隻能頻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緩發癢的症狀。
比爾·克林頓曾經被曝出性醜聞,他在向陪審團陳述證詞時,參與的執法人員就發現了克林頓的一些微動作。克林頓在說真話時表情淡然,沒有什麼特殊的行為,但隻要一撒謊,他的眉頭就會皺一下,隨後每過幾分鍾就摸一次鼻子。據執法人員觀察,在陳述證詞期間,克林頓摸鼻子的次數達到26次。後來經證實,克林頓在這次陳述中,確實說了很多謊言。
(3)遮住眼睛或擦眼睛
在現實生活中,當一個孩子不想看見某樣東西或者某些事情發生時,他會用手蓋住自己的眼睛。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都是通過遮住或者擦眼睛的行為,來阻止眼睛看到欺騙、懷疑和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
通常情況下,男人在做擦眼睛動作時,通常都會用力揉眼睛,這表明他在說謊。如果他想要掩蓋的是一個彌天大謊,還會在擦眼睛的同時把臉轉向別處。相較而言,女人不會過多地做出擦眼睛的動作,通常她們隻是在眼睛下方輕輕地擦一擦。除了因為淑女風範限製她們做出一些粗俗的動作之外,也為了避免弄花妝容。不過,和男人一樣,女人撒謊時也會把臉轉向一邊,以此來躲避對方的目光。
(4)抓撓耳朵
孩子在犯錯之後,不想聽父母的責罵,會用兩隻手堵住自己的耳朵,而抓撓耳朵的行為就是人們在成年之後對小時候堵住耳朵的“改進”。人們覺得自己聽得多了,覺得對方說的話沒有意義,或是自己想要反駁時,也會做出抓撓耳朵的動作。律師奧爾尼還告訴人們,抓耳朵的行為還能體現出人們內心的焦慮。比如,查爾斯王子在人多的地方,就經常做出抓撓耳朵的動作,這些動作充分顯示了他內心的焦躁不安。
(5)抓撓頸部,拉衣領
生理學研究表明,說謊會讓麵部與頸部產生癢的感覺,因此在說謊時,人們不得不抓撓頸部,來消除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並且人在說謊之後還會導致血壓升高,脖子出汗。這種現象充分地解釋了為什麼人在說謊之後,會頻繁地拉衣領或者扯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