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怪癖、怪症(2)(1 / 2)

(1)提高認識,幫助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隻有正視自己,才能揚其長避其短,適應社會環境。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脹,放任自流,就會處處碰壁、導致病情嚴重。

(2)應注意調整自我的情緒。表演症型人格的情緒表達太過分,旁人常無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種人格的人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親朋好友作一番調查,聽聽他們對這種情緒表達的看法。對他們提出的看法,千萬不要反駁,要捫心自問,這些情緒表現哪些是有意識的,哪些是無意識的;哪些是別人喜歡的,哪些是別人討厭的。對別人討厭的要堅決予以改進,而別人喜歡的則在表現強度上力求適中,對無意識的表現,可將其寫下來,放在醒目處,不時自我提醒。此外,還可請好友在關鍵時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後請好友對自己今天的表現作一個評價,然後從中體會自己情緒表達過火之處,以便在以後的情緒表達上適當控製,達到自然、適度的效果。

(3)表演症型人格有一定的藝術表演才能,不妨“將計就計”,讓他們把興趣轉移到表演藝術中去,使原有的淤積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華。事實上,許多藝術表演都有一定的誇張成分,為了使觀眾沉浸到劇情中去,演員必須用自己的表情、語言去打動他們。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於表演藝術,是一條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動不動就哭泣

症狀表現

有些人越想控製住不哭,就越控製不住。不是因為悲傷哭泣,而是哭的行為引發了悲傷,再稍稍有一點情緒,甚至自己都沒覺察的時候,眼淚就已經噴湧而出了。當感覺到自己流淚的時候,內心突然就悲傷起來。

心理案例

35歲的劉女士覺得自己突然患上了一場怪病,特別愛哭。最近兩年她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最後總能哭得死去活來。丈夫李先生帶著她去大醫院、小門診、中醫、西醫檢查了一大圈,也沒查出是什麼毛病。

按說女人愛哭也不是一個很特別的事情,但是劉女士在家,遇到不值得哭的事情也會哭起來,而且爆發得比較強。有一次她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件事,在這件事情上她跟父親持有的觀點不一樣。當時雙方陳述完自己的觀點以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劉女士哭了起來,開始是小聲哭,後來就開始大聲地哭,放聲大哭。劉女士的媽媽覺得挺奇怪,就說你們的觀點不一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至於這樣吧。還有一件事情,劉女士的一個朋友的父親去世了。朋友來告訴她這個消息的時候情緒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她聽了這個消息,想到朋友剛生孩子不久,就很難過,感覺好像這事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本來劉女士是想帶著一個勸慰的心情去安慰朋友,但是朋友的眼圈還沒紅劉女士就已經哭得稀裏嘩啦的了,那種場麵特別尷尬。劉女士對朋友說:“應該是我來勸慰你才對,但是我自己都不能把持了。”這個事情劉女士也覺得特別奇怪,但事後想想,感覺當時都是無意識的,眼淚一個勁地往下流。

有一回他們夫妻倆在家做菜,因為和丈夫意見不同爭執了一下,劉女士就開始大哭。近兩年劉女士哭得越來越頻繁,丈夫有時候都躲到另外一個屋子裏去,妻子現在眼淚多得讓他無法接受。說話聲音大了,她會哭,聲音小了,更會哭。他現在在家裏幹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又把妻子惹哭了。劉女士現在小事愛哭,大事愛哭,啥都哭。一天可能會哭幾次,差不多平均一天兩次。

心理診治

哭象征著一種情緒。比如說我們感動得哭,這時我們內心很敏感,美好的心境或者是很多愛心或者有很多被壓抑的情感,這其中任何一個情緒都可以導致哭。哭從心理學上說是一個情緒的釋放,是一個疏導。但是劉女士的哭的確有某些象征,尤其是在丈夫麵前那麼愛哭,在同事麵前愛哭,但是在陌生的環境下,她並不是很愛哭。

哭隻是引導情緒的一個先兆。眼淚不完全是被場景引發的,而是因為情緒壓抑得太多,在某種場景下流淚來,使情緒得到疏解或者得到緩解。所以說劉女士哭,感覺是為這件事情哭,其實不是。她背後有別的事情。她需要一種經常能讓她看到,能表達出來,能感知到的或者能說出來的愛,而先生不清楚妻子哭的本意是什麼。他就覺得哭是對他的抱怨,你生我的氣,我就不能來勸你,我就躲吧。其實他們這裏有個誤解。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夫妻之間的溝通。

下麵提供兩個溝通的方法。

(1)要有良好的溝通,必須注意到時間和地點的問題。例如一個人在疲倦或是肚子餓的時候,比較沉不住氣,比較容易情緒化,不喜歡被煩。在這種情況之下,能避免情緒化的溝通最好,如果要在那段時間談話,就要選擇談話的內容,以比較輕鬆的、不容易引起爭執的內容為主。如果是比較沉重、要討論的話題,就找個比較適合的時間,例如說:吃過飯以後,不要急著看電視,也不要急著洗碗筷,在很好的氣氛下慢慢談,或是到外麵走一走,邊走邊談。夫妻引起不良溝通的時候,往往是在客廳裏,而且是先生剛下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