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不排除你是那種一到點就放下任何事情的吃貨。
第三,培養一個喜歡的鍛煉方式
很多人問我是如何鍛煉的。這是一個讓人受傷的話題,我是一個不愛鍛煉的人。30歲以後,體能一年不如一年。
不愛鍛煉是年輕時沒有找到一樣有樂趣的鍛煉方式並堅持下來。比如跑步,養成習慣的人到哪裏都愛跑步,不需要別人催促他要鍛煉,不跑自己身體就難受。
要是我在大學盡早加入一項集體運動鍛煉,比如打球類項目,或者某些極限運動,經常參與養成了習慣,現在也許就自然有了鍛煉的習慣。
有鍛煉的習慣很有好處。第一,下班後可以和一幫球友經常一起玩;第二,鍛煉過程中可以認識新朋友。可惜這些我都享受不到,我準備改。
第四,不要抽煙少拚酒
大學同學之間聚會不少,有的同學模仿社會上的風氣,敬煙拚酒,看起來非常熱鬧,顯得自己很豪爽很江湖。
還有同學認為在社會上混,不抽煙不喝酒混不開,大學早點學會這些應酬將來到社會上更容易混得開。
老實承認,這些事情大學我都沒有免俗。上班以後才知道,第一,不抽煙不喝酒一樣可以做出成績,這樣的案例身邊很多;第二,抽煙喝酒傷身體。我有一次為了做項目喝到醫院去洗胃,不省人事,被吊了九瓶吊針才救回來。你說我為了混社會,把身體都混丟了,這樣值得嗎?
同學聚會喝點酒可以理解,但過猶不及,不要強行勸酒,不要拚氣鬥酒,一個成熟的人是不要用酒量證明自己的能力的。
美國人邁克爾·邁哈邁特出版的3本《YOU:身體使用手冊》講了很多健康常識,我覺得不錯,你們要不看看?
實操訓練
裝一個跑步APP
如果你有一個智能手機,不妨裝一個跑步APP,記錄你每天的鍛煉情況。
在APP下載市場搜索“跑步”,會發現很多健身APP,選擇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裝上,最好選擇有同伴PK的類型。每天跑步時用APP記錄自己的運動量,一周做一個小結,會很有成就感的,還可以曬微博。
穀月是中國醫科大的碩士生,他在2010年6月開通微博,到2011年,他每天使用微博的時間達到8~9小時,2012年10月,達到16小時。
他回憶自己2012年在微博上的行為可以用無所事事來描述:小部分時間回複別人的評論,大部分時間無聊地一遍遍刷新首頁,瀏覽最新出現的微博。如果有讓他感興趣的外鏈,就點擊一下打開查看。周而複始,浪費著時間和生命。
為了刷微博,他可以推遲一切可以推遲的事情,例如工作、一日三餐、體育鍛煉甚至睡眠。作為一個微博重度用戶,他感覺達到了社交網絡成癮的程度。
痛定思痛的穀月總結了微博的三大負麵影響:一是影響性格,讓人變得更加拖延;二是影響生活,減少了睡眠時間,縮短一日三餐時間,讓人變得更宅;三是影響學習,開通微博以後,失去了讀書的習慣,天天泡在微博上。
2012年11月,穀月終於痛下決心,向微博成癮症開戰,他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遠離微博產品。卸載電腦上的微博桌麵,在讀書、外出或吃飯的時不帶手機,臨睡前把手機放到遠離床頭的地方。
2.轉移思維焦點。想刷微博時,或者意識到自己刷微博時間太長時,他就強迫自己退出微博客戶端,去做其他的事情,例如做家務或者整理書本。
3.改變時間用途。給自己安排體育鍛煉、逛街買菜等活動,擠占刷微博的時間。
4.管理微博關注。他把自己在微博上的關注重新分了組,隻在有限的時間裏閱讀有限的內容,讀完就關閉。
這些方法綜合起來起到了成效,壓製了穀月的微博癮,每天上微博的時間減少到3~4小時。但是,微博癮有時也會複發,這時他刷微博的時間就會出現報複性反彈。
2013年3月,穀月認識了樂於助人的心理谘詢師杜老師,與她聯係,每周做一次心理谘詢,在她的指導下,穀月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穀月在手腕上係了一個橡皮筋提醒自己,看到它就馬上退出微博客戶端或關閉瀏覽器。
他開始用柳比歇夫式時間記錄法記錄自己的時間,用GTD方法管理自己的事務,讓“必須做”的事情擠占刷微博的時間。
獎勵激勵。穀月給自己立下小目標,例如“下周如果每天刷微博時間少於3小時,就獎勵自己一個小禮物”。
他閱讀與自控力、拖延症相關的電子文檔,用心理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
通過種種措施,穀月已經把每天刷微博的時間控製在3小時左右,養成了讀書和體育鍛煉的習慣,基本上“戰勝”了微博癮。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把刷微博的時間控製在每天少於2小時,現在正在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