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生活和習慣(2)(2 / 3)

這就意味他們喜歡裏麵的內容,所以才會一篇篇翻到第15篇,然後他們很可能就把文章分享給朋友圈,而他們的朋友看到了,就會順便關注我的微信賬號。

否則你無法解釋為什麼課堂上明明隻有50個人關注,下課就變成了500個關注!然後還在繼續擴散!

如果這個猜測成立,就意味著大學生微信使用已經非常普及,而且擁有比成年人更強的分享意識和關注衝動!

我對這一發現非常興奮,馬上電話告訴了幾個朋友,交流其中的可能性。@蕭秋水無意一句話點醒了我,說感謝我的文章在豆瓣上推薦了她,給她帶來很多粉絲。

豆瓣!

我馬上登錄豆瓣發現一篇文章剛好在晚上6點被豆瓣推薦,然後帶來瘋狂的轉發,一晚上瀏覽量破2萬,推薦破3000,我豆瓣新增粉絲1500。因為這篇文章我介紹了自己的微信號。

豆瓣首頁推薦了,這才是真相!真巧,剛好也是6點多臨上課前開始爆發,差點讓我以為是大學生帶來的傳播力。

如果沒有了解到這些細節,我可能會得出一個完全錯誤的結論。

現在總結下我這個思考過程的收獲:

1.要特別留意異常現象,分析異常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

2.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常常犯簡單歸因的錯誤。

3.如果找對了原因,能夠讓我們今後的工作變得更有質量。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的思考過程:

發現異常,尋找原因—>反複推敲,確定真正原因—>總結經驗,下次複用—>寫出長文,強化印象—>博客分享,互動啟發。

很多人看到異常現象,隻是停留在知道的階段,沒有思考造成現象背後的原因,或者簡單用自己的經驗解釋,不肯相信和自己經驗不符的解釋,這都是獨立思考的大忌。

堅持思考生活中的細節吧,慢慢就會發現你會和那些不愛思考的人有很大的差距!

想象力和好奇心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一個有想象力的人應該好奇心也比正常人旺盛。說到想象力,想推薦一套我覺得是最好的科幻小說《三體》係列,劉慈欣的作品。

實操訓練

觀察你身邊的細節

請試著回答如下問題:

1.你們學校附近有幾班公交車?每班公交車多少分鍾一趟?高峰期和平時間隔一樣嗎?

2.公交車站有廣告牌嗎?他們都投放什麼類型的廣告?其他公交站牌,廣告內容一樣嗎?

3.學校的各種海報一般留下哪些聯係方式?為什麼要留這些聯係方式?

4.海報的聯係方式醒目嗎?如果讓你在大學貼海報,你會選擇貼在哪裏,以及如何突出你的聯係方式?

野蠻你的身體

我讀大學的時候,流行一句話,叫“要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很長,如果在半途就倒下了,那就很遺憾。

鍛煉身體,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熬夜,要知冷知熱,不要貪涼,年輕人往往對這句話嗤之以鼻,你說得比老媽還羅嗦。

我寫這本書時已經37歲,到了奔四的年齡,我承認媽媽的話是很羅嗦,但媽媽的話是對的。對的話,你還得聽。

我發現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有四點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請按時作息

大學課程安排不像初中、高中,總是從8點開始,12點結束,很可能早上一、二節課沒有課,老師也不一定點名查崗,所以,有的同學養成了睡懶覺的習慣。

到了大三、大四,大家早就學會熬夜打遊戲,不需要早起,有的同學慢慢就養成懶床的習慣,不到10點起不來。

一進入職場,別人9點鍾已經開始高效工作,有的同學生物鍾還是睡眠狀態,需要很久才能進入工作狀態。以這樣的狀態去上班,職業起步印象分已經輸了別人一大截。

還有的同學喜歡熬夜,年輕人能熬夜是正常的,偶爾熬個夜趕個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經常熬夜,對身體的內耗是非常大的。

建議同學們養成早起的習慣,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早起可以充分利用早上頭腦清醒和安靜的狀態學習,按時作息能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平穩的節奏。

第二,請按時吃飯

因為生活無規律,所以吃飯也不規律。我讀大學時也賴過床,後果就是早飯和中飯湊一頓吃,美其名曰今天又幫家裏省錢了,其實,長此以往,腸胃功能紊亂容易得胃病,真出了毛病,一點都不省錢。

大學生不按時吃飯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花錢沒有計劃,然後就擠占生活費,沒錢買飯了,就省了。

當然也有打遊戲太辛苦,不舍得浪費時間去買飯,於是就買了好多碗方便麵。

其實,這些都是我讀大學時幹過的事情。但很幸運,我讀研究生時,在企業做課題,企業可不允許遲到早退,研究生在企業上了兩年班,初高中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被我找回來了。

不過這種運氣可不是人人都有,所以我隻是提醒各位注意身體。

其實,很多事情背後都是相互聯係的。總是按時吃飯說明你很可能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我覺得用人單位應該對簡曆上寫我總是按時吃飯的人加分,因為除了自律,還可能說明你總是能在規定時間內有效完成任務,所以不用擠占吃飯時間去加班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