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堅定地認為在人生某個階段,必須為某個目標全力以赴,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好的事情,才有機會走得快一點。在這個艱苦的階段,我常常勉勵自己:隻有對自己沒有人性,隻有忍住性子耐心堅持才能有所成就。
不過,在完成PPT計劃過程中,我創作了很多好玩的作品,還認識了很多有才華的朋友,這些成為我完成目標道路上的額外獎賞。這大大鼓舞了我堅持下去,而且這些有才華的朋友總是用自己的才華激活了我的創造力,讓我的計劃完成得更加順利。
我舉自己的例子就是想說,很多人設置了過於長遠的目標,而沒有為目標設置短期激勵,這就很難讓目標實現。
我把製作幻燈片過程中的各種好玩的樂趣都當做短期激勵,給自己一個堅持的理由。而大部分人之所以難以完成計劃,隻是因為他覺得計劃實施了半天,但看不到進展和希望。
所以,要想堅持完成計劃,你得學會兩個重要的技巧:第一,明確一個要付出較多努力的大目標;第二,把目標分解成一係列小目標,這樣就可以不斷檢查目標的進展狀況才能夠更好的堅持下去。
如果有可能,找到和你有一樣想法的同學一起來完成目標,這會讓你更加有動力地完成目標。
有一本美國教授卡尼曼寫的書《思考,快與慢》,建議你們看看,看完你會更好地理解假如堅持訓練,你的大腦思考水平會有怎樣的改變。
實操訓練
借助手機APP監督自己完成計劃
華中科技大學點團隊的同學開發了一款APP應用。當用戶使用這個APP堅持某個習慣時,APP會讓用戶以賭約如“如果我沒能堅持早鍛煉,那麼我就請大家吃飯”的方式發到社交網絡上,並且@相應的好友來見證賭約。此後再通過相應的“習慣曆程”,記錄與鬧鍾提醒等方式進一步督促用戶堅持習慣。
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計劃執行能力,可以玩玩“習慣大挑戰”這款軟件。
學會記賬培養理財力
有的同學大學階段就辦了信用卡,花錢大手大腳,錢不夠就透支,還不了就借債,或者讓父母買單。絕大部分大學生是靠父母的生活費過活,不具備自己養活自己的條件。等一上班,父母切掉他們的經濟來源,很多同學就會發現,一切都靠自己,離開便宜的大學食堂,交昂貴的住宿費,加上各種應酬和開銷,一個月的工資遠遠不夠用。
為了將來更好地適應職場,建議大學生提前養成一點理財的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財商培養。
國外有人專門做過調查,買彩票意外中大獎的人,大部分後來陷入混亂的生活。這說明,對巨額財富沒有準備的人,不具備管理突然來臨的巨大財富的財商。在沒有能力掌控巨大財富時獲得大量的財富,很容易成為金錢的奴隸。
所謂理財,不是讓大家去投資,不是教大家如何賺錢。特別提醒大學生,不要相信所謂的投資發財的項目,很多傳銷項目在校園裏到處招搖撞騙。理財的本質是培養對金錢的態度,合理分配自己的金錢。
請記住:作為一個窮學生,最需要的不是投資增值,而是在遇到風險時擁有足夠的現金。窮人理財的辦法是“不折騰”,喜歡折騰的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大三那年,傳銷很流行,我曾被同學拉去聽了一場傳銷講座,講座完衝動買了500元保健品。我沒敢馬上告訴父母自己的投資,而是問做醫生的爸爸能不能把這個保健品賣給醫院的病人,結果被老爸臭罵一頓。沒有父母推薦,我哪裏有能力把保健品賣掉?讓我繼續忽悠同學,我下不了手。最後的代價是整整一個月,每天的午餐和晚餐是兩個饅頭。這件事情給我教訓很大,吃一個月的饅頭終生難忘啊。但從此我也明白了社會上的很多廣告、宣傳對學生是不靠譜的,一個人要賺錢,先得有能力,在沒有能力時,就想發財,是一種妄念。
當時傳銷騙子多,但一般就是開開大會,不會把學生騙到外地搞封閉洗腦,頂多騙一個月生活費;現在傳銷分子,不把你全部的錢騙光不收手,吃過虧的同學很多。
大學生缺錢,可以優先考慮勤工儉學,提升自我能力,將來到了社會工作,可以更快改善自己的經濟環境。任何時候,請記住,大學生的首要目標是學習各種能力。
既然投資賺錢不是大學生的任務,大學生學理財,最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刃上。
老實學會記賬,這是培養財商的第一步。不清楚自己的錢是怎麼花的,絕對理不好財。
記賬的過程就是讓大家知道自己的錢是如何分配和消費的,是否合理,進而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開銷。
很多人說有錢未必幸福,沒錢肯定不幸福。這話的意思是增加財富隻能增加我們的安全感,或者增加我們的能力(假如你認為金錢也是一種資源,它絕對能增倍你的能力),但不能帶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