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求職和創業(2)(2 / 3)

比方說,大學生參加創業大賽要寫創業計劃,這可以參考很多行業工作都需要用的商業計劃書,寫商業計劃書可以幫助自己回答三個問題:

1.到底有沒有市場?如果是大學生,還得回答為什麼你了解這個市場?

2.自己有沒有優勢?如果是大學生,還得回答為什麼項目適合沒經驗的你?

3.賺錢有沒有模式?如果是大學生,還得回答為什麼沒有融資支持,你能撐下去?

這是商業計劃書的核心。不管是大公司的商業計劃,還是小團隊的創業商業計劃,能完整清晰有說服力地回答這三個問題,就是好商業計劃。很多大學生創業計劃是模仿企業做的商業計劃,這些計劃本來是有經驗的團隊或者有實力的公司做的,寫商業創業計劃要從模仿開始,但是簡單模仿也可能導致另外一個問題,生搬硬套。

很多大學生創業計劃一開始就定位錯誤,他們寫的不是創業計劃,而是融資計劃。融資計劃當然是商業計劃的一種,但是創業計劃並非一定要融資。在中國,凡是需要大量融資的項目,恐怕大學生初創團隊都不太可能得到這種機會的,至少是創業有點眉目了,才有機會。一個好的項目應該自己有能夠找到支撐公司前期發展的現金流。記住:你越成功,錢越找你。

關於創業計劃有很多神話,比如一頁紙創業計劃贏得風投,比如5頁PPT贏得投資,比如馬雲洗手間5分鍾搞定孫正義。

我想先指出一點,大概沒有人僅通過一份計劃書來評估你的商業潛力。一個被認可的創業計劃背後,投資人更多的是通過你現在的談吐、過去的經曆、別人的評價、團隊的能力進行投票,而不僅僅是對這份商業計劃潛力的投票。

想創業的同學,可以看看孫陶然寫的《創業的36條軍規》,了解一個中國創業人的實際感悟。

實操訓練

寫一份商業計劃書

1.在網上百度關鍵詞“商業計劃書模板”找一些商業計劃書看看。

2.構思一個商業方向,寫一份商業計劃書。

牛人的成功能複製嗎?

每個學校都會有牛人出現,很多大學生朋友也夢想自己能成為牛人。牛人的成功能夠複製嗎?

在回複同學們的問題之前,我想請你們看一段人物經曆的描寫:

6歲時,一位非洲的主教跟他一塊兒玩了一下午的滾球,他覺得從來沒有一位大人對他這麼好過,認為黑人是最優秀的人種。

8歲那年,他有了一個嗜好,喜歡問父親的朋友有多少財產,大部分人都被他嚇了一跳,隻好昏頭昏腦地告訴他。

上小學時,他常常花一整天時間偷看大姐的情書,從來沒有被發覺。

他天生哮喘,夜裏總是輾轉難眠,白天又異常疲憊,這個病一直折磨著他。他對很多東西都有恐懼症,比如大海。

他懇求父親帶他去釣魚,父親說:“你沒有耐心,帶你去會把我弄瘋的。”也由於沒有耐性,他成了牛津大學的肄業生。

老師問他拿破侖是哪國人,他覺得有詐,自作聰明的改寫成荷蘭人,結果遭到了不準吃晚飯的懲罰。

他總覺得自己的智商隻比天才低一點,結果一測試,隻有96,隻是普通人的正常智商。

下麵我們再來看一位偉人的傳奇:

他一生朋友無數,他曾列了一個有50個名字的摯友清單,包括美國國防部部長、紐約的著名律師、報刊總編以及女房東、農場的鄰居、貧民區的醫生等等。

二戰期間,他31歲,為了幫助自己的祖國,服務於英國情報局,當了幾年的間諜。

38歲時,他記起祖父從一個失敗的農夫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於是決定效仿。沒有文憑的他,以6000美元起家,創辦了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年營業額達數十億美元。

他曾自嘲:“隻要比競爭對手活得長,你就贏了。”他活了88歲。

他一生都在冒險,大學沒讀完,就跑到巴黎當廚師,繼而賣廚具,到美國好萊塢做調查員,隨後又做了間諜、農民和廣告人。晚年隱居於法國古堡。

他敢於想象,設計了無數優秀的廣告詞,至今仍在使用。

他說:“永遠不要把財富和頭腦混為一談,一個人賺很多錢和他的頭腦沒有多大關係。”

其實這個少年和偉人是一個人,名字叫做大衛·奧格威,全球最知名的奧美廣告公司創始人。

你能從這個孩子成長經曆發現成功規律嗎?也許你可以牽強地把愛偷看情書從不被發覺解釋為有當間諜的天賦,把他對財富的好奇解釋為他日後創業的動機,但我覺得用一句話可以總結:成功是被總結出來的。